2011年4月19日 星期二

法國、日本:薩柯奇為何來訪

由 排隊彎彎 透過 Google 閱讀器傳送給您:

經由 Global Voices 繁體中文 Leonard 著 (日期為 2011/4/18)

日本強震、海嘯引發核災後不到三個禮拜,法國總統薩柯奇(Nicholas Sarkozy)便於3月31日訪問日本,據稱日本首相菅直人(Naoto Kan)在當時表示

這是風雨見真情。

薩柯奇是純粹基於邦誼來訪嗎?這也成為最近日本與法國公民媒體裡的討論話題。

展現支持

薩柯奇為現任G20組織主席,法國的核電園區規模在歐洲居冠,在全球也僅次於美國;他先前在中國進行國是訪問,與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會晤時,特別提及核能合作,之後便前往日本訪問數小時,強調與日本民眾同在,並舉行兩場記者會,一場與菅直人共同召開,另一場則特別為僑居日本的法國人而辦。

以下記者會影片來自法國總統府在Dailymotion網站的官方頻道

民間反應

對於這趟旋風行程,許多法國和日本民眾都有反應,但絕大多數顯然並不領情。

現居德國柏林的@rimsonghi在薩柯奇訪日當天表示:

@rimsonghi:我覺得薩柯奇很擅長發表演說與聲明,法國人普遍口才便給,有天我讀到一篇關於他演講的報導,其中指出,「若國家不能拯救人民和勞工,還得靠誰?」,我那時才明白,日本政治人物缺乏某些特質,他們應趁機會向薩柯奇學習。

法國右翼部落格gauliste libre上,Laurent Pinsolle讚揚薩柯奇聲援日本,但也認為這番言論背後可能有其他動機:

這的確是表態支持,日本民眾可能會感謝他,也向外界證明前來東京安全無虞,如今日本活在核電恐懼之中,薩柯奇領先其他元首來訪,無論背後有何動機,都是種相當友好的表現。

除此之外,薩柯奇其餘聲明主要是為溝通,而非想要解決任何事。[…]

有些內容涉及國際核能標準,我國總統又發出一項重要聲明,但不會有任何結果,他過去提及財政寄生蟲及資本主義改革,也同樣毫無建樹,這種標準毫無益處,因為顯然會受到國內產業界影響,不可能由各國高層直接達成協議;況且這些標準要如何落實或監督,也沒有人清楚。

日本也有民眾質疑薩柯奇為何前來,@tele1962在4月3日指出:

@tele1962:有些人似乎真心感謝薩柯奇匆匆訪問日本,但我們也要思考,法國仰賴核能的比重有多高、薩柯奇能在國內坐收多少政治利益、哪些人支持他。

動機為何

出訪前夕,薩柯奇所屬政黨UMP在選舉中挫敗,支持率也大幅下滑,且距離2012年總統也剩下不到一年。對於核能議題,歐洲另一核能大國德國已決定不再讓核子反應爐延役。

日本Twitter用戶@BeatlesManiac2在4月3日提出警告:

@BeatlesManiac2:日本政府接受法國總統及法國核能公司Areva支持,似乎等同於日本為繼續使用核能背書,日本媒體應探究其中原委。此刻娛樂節目在電視上不斷播放妥當嗎?

東京的@toshi_fujiwara則擔心,外國產業團體牽涉核能的龐大利益,並希望日本已意識到這項風險(4月4日):

@toshi_fujiwara:日本政府已要求Areva支持,東京電力公司也向奇異公司求助,菅直人更與薩柯奇的最佳業務代表見面,日本核能政策可能會受國際壓力繼續下去,美國與法國不斷介入日本市場,又打算擬定新的國際標準,因此日本輿論必須在上述任何一項成真之前,盡速表明態度。

@taka_paris好奇法國人如何看待此事:

薩柯奇真是令人尷尬,有誰快來阻止他!法國大眾對於核電廠立場為何?

Bouloulou在薩柯奇訪日前夕在L’Elysée côté jardin部落格寫道:

日本目前只需要協助、機具、食糧、能解決福島核災的合格人員(日本需要更多全球優秀專家),我國總統不符合上述任何一項,故其實不必前往日本,他最多只是在日本政府身上憑添更多外交限制,此刻日本不需要這種東西。

Plume of CIB在La plume dans l’kawa指出,薩柯奇演講內容好像是位核電廠商:

薩柯奇前往剛受核災威脅的國家推銷核能!這是都是因為Areva將於3月31日在股市報價!正如我昨天所言,Areva董事長也前往日本,理應是要協助可憐的日本民眾脫離這場災難。

感謝Junko Cho協助翻譯

作者 Gael Brassac · 譯者 Leonard · 閱讀原文 [fr] · 則留言 (0)
分享: HEMiDEMi · MyShare · Shouker · facebook · twitter · reddit · StumbleUpon · delicious · Instapaper


您可以在這裡操作的事項:

Posted via email from 好康報報館

人頭塚骨架遺址地基流失 各界憂心

由 排隊彎彎 透過 Google 閱讀器傳送給您:

經由 a851022 a851022 著 (日期為 2011/4/18)

人頭塚骨架遺址地基流失 各界憂心

     來義鄉轄海拔850公尺的舊望嘉遺址附近,日據時期修建人頭塚骨架,由於道路年久失修,又逢凡那比919水災沖刷,土石流失崩落,已嚴重損及道路與骨架的基本結構,全鄉各界非常擔憂會殃及文化產業因而隨波逐流。

     鄉民代表莊景興在代表會提案表達為化遺址維護的必要性,呼籲各界共同關心,昨(4/18)邀集久拉卡拉久部落文化推展協會、來義鄉登山生態協會、望嘉社區發展協會、望嘉村辦公處、鄉公所財經課、民政課、文物館等主管人員,冒雨徒步前往會勘。

     民政課長朱清雄表示,施工道路就是一個問題,人工植數固然可行,但是大自然的『自療』能力也很強!專責文化產業的文物館長高琇玲說:因為遺址不能用遷移的方式處理,所以就地進行各種搶救的模式都是可行的,畢竟原鄉的產業已經只剩下文化這塊了,所以歡迎各界提出因應之道,避免災情繼續擴大。

     望嘉村長周榮進與社區發展協毀理事長潘正堂,提出動員族人的搶救看法,他說望嘉村辦公處與社區發展協會,將在近幾天召開部落會議,並試著動員全體族人前往進行基本的植樹與修路工作,希望能拋磚引玉,進而讓上級單位看到我們的用心。


您可以在這裡操作的事項:

Posted via email from 好康報報館

到底核電是什麼?最知道核電真實的人───核電現場工頭用餘生吐出真相,哪有核安這回事

由 排隊彎彎 透過 Google 閱讀器傳送給您:

經由 台灣民間聯盟 Celes 著 (日期為 2011/4/18)

各位好,

這篇劉黎兒在新新聞寫的東西極為重要,請大家協助廣傳。

目前台灣媒體刻意淡化日本核災新聞,這等於幫台電大忙。
希望在四月三十日反核運動大遊行,有更多資訊跟知識討論,讓台灣可以更快走上除核之路。

這條路雖遠,但請大家一起加油。

新新聞1258期用稿 第一篇 劉黎兒

*到底核電是什麼?最知道核電真實的人───核電現場工頭用餘生吐出真相,哪有核安這回事*

福島核災在4月11日滿月,而在12日此一核災的等級也被上調為國際核災分級的第7
級,與車諾比核災同級,但福島核災還沒脫出危機,即使現在日本政府僅承認放出車諾比輻射線的10%,但事實上福島核災還沒脫出危機,現在也持續在放出輻射塵、輻­射水等,目前也還有在出現臨界的可能性,除了已經有6萬噸超高污染水外,而且3個爐的爐心熔毀,為了冷卻也每天又製造大量超高污染的洗爐水,已經成了人類史上空­前棘手的大量輻射污水,未來福島將有十數萬或數十萬人永遠無法回家,原本說核電是絕對安全的,為何會是這種結果?許多曾在核電現場工作過的人都表示即使沒有地震­,福島核一或其他那個核電廠發生重大核災也不足為奇,因為核電廠第一線都是出賣生命的外行人,而且核島耐震設計都很隨便,不是千年大震也會出事的。

福島核災爆發後,在日本網路上非常轟動的一個內部告發報告「希望你知道核電到底是什麼樣的東西」(
http://www.iam-t.jp/HIRAI/pageall.html
),副題是「我並非反核運動家,執筆人是平井憲夫,平井的確不是什麼運動家,他是國家認定的一級廠房配管技師,自從1977年轉到日立製作所集團的吉田熔接工業­後,就一在東京電力福島核一、福島核二以及中部電力的濱岡核電、日本原電敦賀核電以及東海核電等核電廠參與沸騰水行核電的建設、定期檢查等有關配管工程的監工,­他本人在97年已因癌症過世,因此當初網上還傳出那是別人冒名寫的,但其實不是,那是他生前演講稿經市民團體整理出來而刊登在95年出版的「地震與核電」書上,­96年又將平井的部份拔萃出版「平井的話」,而網路新聞「J
naJan」獲得該團體同意刊登出來的,現在成了了解核電本質的經典。

雖然從平井演講到福島核災發生已經有相當歲月,但事實上他在當年就已經非常擔心會因為地震而引發規模大核災,也等於是早就預測福島核一事故的發生;因為平井早就­指出「政府跟電力公司,雖然強調核電是慮及耐震而設計、建設在堅固的岩盤上,所以是安全的,但這是在桌面上的說法而已,不管核電本身或建設現場本身,是讓從作業­員工到檢察官全是外行人來建造的,這是現實,因此核電、新幹線或高速公路發生大事故,並非不可思議的事。

平井雖然表示,許多國家建造核電跟火力發電廠時,他都曾去技術指導,跟世界任何地方的核電比,沒有比日本核電設計優秀的了,但這只是設計階段,在施工、建造階段­走樣了;原因之一是現場以前有稱為「棒心」的職人當班長,職人對自己工作有其自尊,發生事故跟偷工減料是很可恥的,但從85年左右起,現在沒有什麼職人,只好不­拘經驗募集素人,素人不知道事故的恐怖,其中也有人不當施工或偷工減料,這些人完全不知情進行作業,這是當前核電的實際狀況。

這類素人失誤,例如92年福島核二4號爐在定期檢查時,曾在原子爐裡發現有長50公分折斷的電線,電線雖小,但卻可能傷到燃料棒,在現場只要搞錯一步就可能釀成­連世界都捲進來的大事故,現場作業員雖然知道電線掉了,但全然沒有認識到可能導致大事故。

核電廠裡有如網目般的幾十萬根的配管,這是危險之至的玩意,這些配管宛如人體的血管,不管是什麼配管,只要有一根斷裂,就可能導致核電全體的大事故;電力;平井­指出最危險的核電是1970年代到80年代前半建設的26座核電,因為支撐配管的各種金屬配件並不像現在的核電是建設時便埋設其中,而只是用水泥牆專用螺絲釘在­牆上而已,雖一口說是配管,但短的5公尺長的也需要3人才搬的動,也有直徑1公尺大,這些配管在原子爐運轉時都不斷振動,因為振動,所以原本支撐配管的金屬配件­便搖搖晃晃,下垂到配管上,這些地方,在大地震直擊時,根本撐不住非常重的配管而壞掉。

平井更指出,配管為了降低成本,半數以上都是在工廠組裝,但到現場就會出現誤差,而素人勉強把誤差硬拉長熔接在一起,原本配管在運轉狀態會發熱而伸長,為此預留­有調整的地方,但最初組裝時,素人已經硬把預留的誤差的部份硬張拉開早就不見了;胡亂配管會導致事故,也耐不住地震複雜的搖晃。

這次福島核一的原子爐是附有控制出力的再循環幫浦的,這個再循環幫據平井形容是人的心臟,但這沒固定在地上,而是懸掛著,經不起地震上下左右搖動,福島核二3號­爐89年曾因循環幫浦損壞而停止運轉,事故原因便是因為胡亂配管,當時平井曾以要求停止恢復運轉的原告證人表示「再循環幫浦的管芯沒有固定好,因振動而發生事故­。

平井指出,配管必會出現誤差,雖然乍看特別製作的配管或成品的配管都跟設計圖一樣沒錯,但卻必然不合,他想了一晚終於知道,像高速衍生爐文殊根本是日立、東芝、­三菱、富士電機等幾個廠家拼裝起來的,每家公司的設計基準不同,雖然可能只差0
.5公分,這種地方可能有一百個,非常嚴重﹒

不僅配管,平井還指出核電的設計也隨便到很嚴重的程度:「阪神大地震後,政府搞新聞廣告,表示核電不會建造在活斷層上而會建造在堅固的岩盤上,宣傳核電不會壞;­但例如濱岡核電2號機建設時,我看到,所以知道;就是從地面往下挖30公尺左右,雖有岩石也有土,在那裡灌入碎石、水泥算是基礎,並非建在堅固的岩盤上。

日本為了防範核電事故於未然,每年有1次定期檢查,發現有不對勁的地方,馬上修理,但這些作業也都是素人進行,定檢必會被曝,核電只要開始運轉,其中就會有許多­輻射線、輻射能,作業員就邊遭輻射污染邊工作;而且平井指出,雖然作業員穿防護服,防護服好像是保護身體免遭輻射能污染的裝備,但其實防護服中附有測量輻射線的­警報器,亦即防護服只是為了不讓輻射能帶到外面去的作業服,並未真能讓作業員免受輻射污染。

日本核電的建設、運轉或檢查等業務是由日立、東芝、三菱等廠家發包出去,不僅發到子公司、孫公司、曾孫公司,甚至還發包到第7次以下,最後現場工頭去召集住在核­電近郊的農夫、漁夫或遊民等,這些人完全不知道核電的構造,只是因為想要賺點現金而工作。

為何核電不能不用素人呢?平井指出「核電有被曝問題,所以是無法培養接班人的職場;而且現場大家都帶防護面罩,不能說話,只能比手畫腳,這樣無法教導傳授;而且­即使手藝不錯的人,年間容許輻射線量有限,用掉了,就不能再進去,所以素人也好。

平井曾舉有次的鎖緊螺絲作業為例,因為必須對角線地鎖緊,沒鎖緊的話,輻射線會外漏,因為作業現場是輻射線管理區,輻射線非常多,非常惡劣的地方,進入現場時都­帶警報器,分秒必爭,有次為了鎖三個輻射嚴重區的螺絲,動員160人排隊,喊123後跑到7公尺前的螺絲,也是喊123警報器就響了,有人才問「螺絲在哪裡」就­得離開了,結果花了400萬日圓。

既然現場修理、檢查如此困難,為何不停止運轉來修理呢?平井指出,核電只要停止一天,便會有好幾億的損失,電力公司盡可能不停止,雖然輻射能很危險,但對企業而­言,比人命更重要的是錢。

平井更指出,最初在核電工作的人,花5小時進行洗腦,告訴你核電是安全的,反核電的人所說的輻射能會得癌症跟白血病是天大的謊言等,只要遵守政府規定的事就不會­有問題的。

此外現場的人都被下了緘口令,如果把核電內情對外說,就會喪失工作機會;平井指出,作業員全員每天都被曝,而且如何不讓本人或外界知道,就是負責人的工作,如果­被曝問題外洩的話,就是現場負責人失格。

平井每次有部下因癌症而死去,他總會覺得是自己殺死他們一樣,有相當深的罪惡感,而他自己也在58歲的97年1頁因為癌症而死亡;他在88年退職,90年成立「­核電被曝勞動者救濟中心」,幫被曝作業員申請勞災等,但許多人擔心自己被曝事實為世間所知,自己或家人會遭歧視,所以不敢申請,但他死後,這個中心沒人接班而告­關閉,平井留下讓人了解核電本質的談話,讓人知道根本沒有核安這回事,而且沒有被曝,核電是動不了的,即使沒發生事故,背後也有無數員工每天遭受輻射污染。


您可以在這裡操作的事項:

Posted via email from 好康報報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