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永續農業的展望: "歡迎各位蒞臨。在台灣最酷熱的盛夏,千里迢迢從日本來此,對台灣的生態現狀予以格外的關心,在此由衷致上感謝之意。
從我們的國際美育自然生態基金會創立以來,在MOA(國際美育自然生態基金會)國際協會的協助支援下,使當地農民以及和農業事業有關人士對自然農法的思慮與普及大為提升,成為碩果豐實的組織。今後,為了報答國際各領域的期待,希望和各位攜手共同努力。
這一次由於作為我們的永續農業試驗農場正在趕工建設中,以致準備不充足,深感歉疚,不過在此短暫的二日來訪中,衷心期盼能使各位獲益且快樂度過。在此機緣下,希望更努力發展今後的台日良好關係,而且,祈求各位多方的指導與勉勵。
圖說:MOA(財)國際美育自然生態基金會
探索台灣的原有風景
①世界永續農業協會(WSAA)在台灣的活動母體──台灣MOA(國際美育自然生態基金會)永續農場
● 開始覺醒的台灣新農業
以往是以砂糖、茶和香蕉等為中心成為農業出口國的台灣,現在已經是大規模的農產品進口國。在急劇發展的工業化的背後,台灣的農業也出現激烈的變化。
和工業收入的差距擴大、兼業農家增加,使整個農業人口大幅減少。種植面積也銳減。而且,和日本極為相似,小型農家多。不過,以每單位面積的收成量,卻是持續逐漸增加。在其背後,當然是化學肥料的使用量增加。
在地處亞熱帶氣候的台灣,通常是多期耕作。為了確保收成量,使用大量的化學肥料。當然,土地的效力變弱,但病蟲害卻因使用農藥而被控制。
實際上,以慣行農法來說,台灣農業的水準非常高。由此,農業對土壤的破壞卻是非常嚴重。台灣的土地也和日本一樣疲弊不堪。為了使土地復甦,台灣也開始展開世界永續農業協會的活動。
最近數年來,台灣以如火如荼進行的環境保護運動為背景,開始發動推展更自然農法的運動。成為這項運動中心的是,世界永續農業協會在台灣的活動母體,名為國際美育自然生態基金會的團體。
● 以民間為主體推展自然農法
為國際美育自然生態基金會的創立四處奔走的副理事長謝森展先生,是出身於位於台灣北部新竹從久遠時代就居住在此的望族。
謝先生之所以在經歷各種事業後,又返回可謂自己本身原點的農業,主要是因工作巡迴於世界中,想到農業式微的國家必定滅亡所致。
雖然說是回到農業,但也不是一開始就向自然農法或無農藥挑戰。只是和現狀作比較,認為昔日的作法比較好而已。在探索這些知識技術的時期,因造訪日本的MOA美術館而和自然農法邂逅,距今已經有5年了。
自己也親自前往大仁農場參加研修,學習自然農法,從各方面尋找理解自然農法的人,開始四處奔走的日子。經過這些活動的結果,加上MOA國際協會的協助,在4年前和理解自然農法的人士,共同創設了國際美育自然生態基金會。
現在,在台灣有超過500位的農家參加運動。成為這項普及運動中心的機構,現在正在建設中。
● 台灣MOA永續農業試驗農場
為了持續推展自然農法的普及運動,在民間沒有隸屬機構推展上就會非常不順遂。國際美育自然生態基金會的北埔試驗農場,是作為兼具研究和實習的機構,正在持續建設中。
可是,農場的情形是不能像一般的建物一樣進行。因為是自然農法,就必須從土地的製作開始。而且,培育預定在此研究的椪柑、桶柑、綿柑等柑橘類或茶樹、柿子樹也很花時間。周圍山林,必須作為水源接近原山林的型態加以保護才行。無論如何,不花費時間就不可能成形。
環視現在的北埔試驗農場,柿子、茶或柑橘類還是以苗木居多。即使所謂建物,也只有堆肥中心和放置古老農具或家具的別館。
雖然是處在這樣的狀態,但堆肥中心卻對農場的土地製作大顯身手,一部分已經開始進行調查肥料影響的實驗。反而作為建物的設備建設,則有待今後進行。研究堆肥的微生物研究所、種植亞熱帶產物的溫室等的研究設備,也都有預定要逐一建造。
為了不用遠赴國外,也能學習到自然農法。在台灣累積對應特有的疾病、害蟲的知識技術。賦予研究機構的課題相當多。但只是研究,是無法普及一般。北埔試驗農場的特徵,毋寧說是正在建設中之農業文化會館的設備。
● 農業文化會館的主旨
農業文化會館,除了有住宿用的宿舍之外,還有作為研修或會議使用的多目的設備。將來將成為台灣MOA永續農場活動之中心的建物。此外,也收集了誇示古人的智慧和技術傳統的古老農具和農家的用品等,希望成為傳承農業文化的中心,這就是謝先生的初衷。
謝先生所謂的「農業,是以堆肥等來減少廢棄物。其本身就是再生產業。綠色使空氣變乾淨,對消除公害大有裨益。因此,從事農業的人,就是從事一項社會奉獻,不過為了理解這問題,農業必須要有文化不可。」
今日的台灣農業,是和工業生產一樣,帶有濃厚的功利性。為了改變這種觀念,改變農民意識的文化運動極為重要。
● 原住民的石造家屋
在這座試驗農場的入山高處,有一幢從台灣南部的番社原狀遷移而來的排灣族的石板家屋和設備。這在研究原住民文化及其生活上相當方便。
太武山附近的排灣族各部落(包含鄰近的魯凱族),擁有豐富的石盤石,因此家屋都是石造的。選擇山腹的傾斜地,往下挖掘左右和後方,弄平前面。除了門面之外,一概鋪設石盤石,牆壁屋頂也砌上石板,家屋呈長方形,屋頂的下面施予雕刻。
室內以泥土地房間居多,分成前後,前半部是寢室和客廳。後半部是作為炊事場、倉庫使用,除了餐飲器具之外,還可以看到各式各樣的雕刻和陶器。小米、稻米、芋類為其主食,也釀造小米酒。吸菸草、嚼檳榔,結果出現像染色的黑牙。
排灣族非常喜歡雕刻,都依自己的想像作雕刻。在屋簷下或梁柱等,雕刻人頭、蛇、鹿或其他的幾何圖案。塗料是使用石灰或黑煙,形成黑白鮮明的圖案。
圖說:
■ 頭目的家屋,是把人體像或百步蛇作為家勢或圖騰,雕刻在屋簷或梁柱上,嚴禁一般平民使用。
■ 連杯,是高山族二人一組一起喝酒時的酒杯,由此表示更親密和善意。
●促進自然農法的活動
台灣的自然農法運動,是剛剛開始。人們對農業污染,原本並不關心。於是,開始利用大眾媒體等,從宣傳活動開始讓人們了解農業污染等問題的運動。
基金會和位於台北的國家主要研究機構中央研究院聯手合作,將於今年11月舉辦WSAA的國際研討會。
以謝先生為首的有關人士熱切期待,因這次研討會的成功,勢必成為人們了解農業污染之重要性的起爆劑。
② 在北埔看到的台灣舊文化全貌
● 台灣概說
台灣是位於九州、沖繩的西南方,面積三萬六千平方公里,稍微小於九州,面積的七○%是山岳,在中央山脈有高達三千公尺級的山脈連綿不斷。
北回歸線通過台灣約在中央部的嘉義,南部是類似熱帶性氣候,但大部分是屬於亞熱帶氣候。平均氣溫二二˙六度,年降雨量約二三○○mm。
現在的人口約二○五五萬人。人口的八○%,是從十五世紀初葉開始逐漸跨海遷移而來的漢族,二%是九族的原住民。一九九二年的國民每人GNP超過一萬美元,完成列入先進國之林。
每年從日本來台的人數,約九十一萬人。旅居台灣的日本人達到一萬人,在台北、台中、高雄分別設有日本人學校。
● 台灣的旅遊有各種路線
參訪擁有中國四千年悠久文化的故宮博物院、大啖美味的台灣和中華料理、太魯閣峽谷、日月潭、阿里山、鵝鑾鼻等有名觀光地都讓人留戀忘返……但如某日本人所言,緊緊扣住我們不惜多次來台旅遊的魔力,在於台灣人特別友善的民情。
現在還用日語親切述說昔日故事的老人、開朗哼唱令人懷念的日本歌曲的高山族原住民。「以親切到這程度」的全家人,款待來自日本之造訪者的台灣民家。像這樣前往鄉下的村落是和我們的原來風景相重疊,使感動更加深刻。
● 北埔的開拓由來
從位於台灣北部之新竹市東方的竹東,沿著台三線公路往南行,不久便依稀看到處於綠色包覆山巒之間的北埔村落。
北埔和位於其鄰近的村──峨眉和寶山,自古就被稱為「大隘三莊」。距今已是一百六十年前,前往這一帶開拓的客家籍住民的祖先,對於當地蕃族不斷的襲擊不曾感到畏怯,大家團結一致,不斷努力的結果,終於成功開拓此地。在台灣的開拓歷史上,這次的開拓被視為最成功的一例。
一八三四年(清˙道光十四年),清朝駐台的官吏以「治安」和「開拓」的理由,在民間以「金廣福」名稱組織武裝拓殖移民集團。所謂「金」意指滿清政府保護關係、所謂「廣」意指廣東籍、所謂「福」意指福建籍的拓殖移民。
為此,北埔聚落是和一般沿海平原自然形成的聚落不同,擁有開墾、祭祀、宗教和家族組織等的獨立型態,形成自給自足的移墾社會。這是和歐洲中古時代的「莊園」相似的地方,在新竹地區的開發上造成獨特的一面。
北埔是個風光明媚的小鄉鎮,民情純樸,開發早,和三峽、湖口相並列,被稱為台灣最古老的鄉鎮,各處可見歐風或東方風格的建物。尤其擁有國家一級古蹟的「金廣福公館」等豐富的古蹟,從很早時期,原住民(高山族)的文化、廣東客家族的勤儉樸素、閩南福佬的商業頭腦等,在此地融合形成台灣新文化的樣貌。
台灣的聚落和歐美不同,沒有教會的高尖塔等成為統治者的建物或目標的東西,一般是以佛教、道教的廟宇及其廣場為中心。北埔也因當時的地理勘輿師,進行探查、設計,如圖示的慈天宮(廟)及前面的廣場成為全聚落的核心,開始鄉鎮的建造。
● 金廣福公館
這是一百五十年前拓殖時代的總本營,成為四合院的建築,在此運作和開墾或防衛有關連的事務等。
當時墾民繳納穀物,或隘丁領取薪資等,除在此出入外,也是購買山地的產物或日常必需用品的商業中心,但隨著時代的推移,漸漸移到北埔的市街。
這座建物類似廣東客家族的「雙堂屋」,在各建物之間有通路,其結構是以石材、土塊為主,厚度達五十公分。從建築的設計來看,充分考慮到「武裝移民總本營」的功能,現在是作為國家一級古蹟被保存。
● 姜宅「天水堂大房」
這是北埔聚落最大的民家,建築方式是「一堂六橫」(即堂屋一間和橫屋六間)。屋主姜秀鑾是金廣福開墾集團的領導者,因此領有北埔地區大部分的土地,為當時北埔的最大巨富。
姜宅有二處之外,也有二個大水池,作為貯水灌溉、養魚、防火、洗滌等多方面的用途使用。但現在,形跡都已消失。
● 珍奇的財寶「原生樹」
包括北埔、峨眉、寶山的「大隘三莊」地區,可看到住民祭拜聳立的巨大古樹光景。這一帶的古樹,多數屬於珍貴的櫸木、樟樹、台灣楓樹(楓)等「原生植物」,屬於樹齡高達數百年或千年以上的神木類。
這種樹木之所以能長久生長,除了樹木的生命長壽之外,尚因作為守護土地的神而受到住民的崇拜,威懼其神威而不敢破壞所致。
在早期開拓未開地時,必須和大自然爭鬥,無論如何必須設法順應這種大自然,希求其庇護,於是出現崇拜巨石或大樹的習俗,流行崇拜圖騰。
在重視文化遺產和保護自然生態的今日,這些古樹是田園生活文化珍貴的產物,也是一種天然的紀念物。
圖說:
■金廣福公館從建築的設計就充分達成「武裝移民總本營」的功能。
■在天水堂大房和金廣福公館之間,有長草坪的大廣場,右下低的草原是昔日設水池的地方。
● 北埔名產「東方美人茶」
北埔一帶是標高三、四百公尺的和緩傾斜地,開墾田園非常適合栽培米、茶、柑橘,逐年邁向提升之路。
尤其北埔名產的「白毫烏龍」,是輸出英國的烏龍茶,曾作為英國女王嗜好品之一被飲用的名物。最初女王飲用這種茶時,對它留在嘴邊芳醇甘甜味深受感動,大大讚譽是宛如圓熟的高雅東方美人。於是,援用該稱號於產品的廣告推銷上,確立北埔生產的「再發酵烏龍茶」的穩固地位。
在北埔一帶栽種的茶樹,是適合再發酵的茶種,在空氣中含有一種微生物「浮塵子」,寄生在茶葉上,在茶葉乾燥精製後,會釋放出使茶更甘美適宜芳香的風味。
東方美人茶,原本是稱為「白毫烏龍茶」或「椪風茶」,直接經由人手採摘,採摘時僅取一芯(芽)二葉(嫩葉),且僅限青、紅二色的嫩芽。製茶須經過二日的精製過程來完成。
北埔出產的茶製品,並未添加任何的香料,即使如此也能品嘗到適度茉莉花的香味,據說其原因是在發酵過程的變化所引起。現在MOA的新竹市驗農場,也開始大規模栽種這種茶種。
● 北埔名產「柿餅」
每年進入開始吹北風的農曆九月,就可以在柿子樹上看到很多變紅的柿子。
台灣的柿子收穫期是從九月到十一月(農曆)之間,收穫變紅又軟的紅柿、黃色稍硬的水柿(脆柿)、以及作為柿餅原料的青柿三種類。
其中柿餅的製作是最費勞力,先用人手剝皮後(現在是用機器剝),放在圓盤上再擱置在竹場擔架上,在戶外曬乾且吹冷風(俗稱九降風)來乾燥。
約五日曬乾後,以熟練工人幾次翻面、用指尖按壓排出裡面的澀味,一般而言,從秋季開始沐浴在晴朗的天氣和適宜的九降風下完成的柿餅,既軟又有彈性,是非常美味的名產。柿餅除了對咳嗽和肺疾有效之外,一般被視為客家籍住民以勤勞精神和向環境挑戰的毅力所製造出的物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