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峰圳-歷史見證
結構圖:
-*-*-*-*-*-
-*-*-*-*-
「二峰圳」是日本時代屏東平原水資源利用最成功的案例!也是最早在河床攔取地下水灌溉,那時台
糖萬頃蔗田的水利工程。
1923年由日人鳥居信平利用屏東大武山境內群山和山形的落差!完成不破壞自然地的水源及生態方
法取樣。
-*-*-*-*-*-
取用屏東大武山上的水
「二峰圳」水利工程即利用河川上游,在乾季時,利用河水變成伏流時(河床下的水流),將這地下的
水流導出的工程,如此,現有源源不絕的水,可供下游灌溉利用,我們可以確定的是,整個大武山系富
有豐厚的地下水資源。
大武山系位於屏東平原的東北方,年平均降雨量約4000~3000毫米左右!雨下後,由東北往西南流
動方向進入屏東平原!豐水期集中在每年七~八月份,這段期間的降雨量,是全年的百分之九十!
因此枯水期的用水,都要靠大武山所涵養的水源和儲存在屏東平原地底下的地下水供應。
形成原因:
-*-*-*-*-
林邊溪、力力溪上游山區降水量大,河流水流地形陡峻,很容易造成侵蝕及山崩,土壤淺薄!低度變
質之緻密硬頁岩、板岩和變質砂岩露佈地表,因此集水區保水能力不佳。
流出山區進入平原,出谷口後,大量的堆積物在潮州斷崖下堆積!潮州斷層一代又有以礫石為主要堆積
物的沖積扇,因滲入的水量很可觀,地下水儲水豐富。
以粗礫為主的堆積物透水性好,形成很好的含水層,故河水大量入滲至地底表下時(即為伏流),也
隨著河谷高度落差繼續潛行,等出山區末端,最後在平原以湧泉、井水等方式流出。
在早期,屏東市水源地附近和林邊鄉居民,家家中都有水井即可舀水。歸功於大武山系的豐沛雨水和
該水系統的建置完成!
取水原理:
-*-*-*-*-
「二峰圳」包含集水廊道(地下梯形堰堤),以及將廊道所集的水導引出的導水系統的隧道!壓力暗
渠和明渠。總工程從1921年1月開工,至民國1923年5月全部完工。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感謝您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