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 排隊彎彎 透過 Google 閱讀器傳送給您:
文/柯亞璇。
前言:
因地理環境的因素,台東縣沿線台九線的部落,成了零散的災區。台東縣歷坵部落排灣族的謝聖華表示,其實莫拉克對台東的部落來講,是一個廣泛型的災區,他也表示,其實還有其他小部落也都遭受到環境的脅迫,只是沒有造成人為傷亡。但也因為這次風災的影響,波動鄰近部落彼此之間微妙的互動關係。讓部落青年開始專注在部落內組織的運作默契。
本身是六年級的部落青年,又是村幹事,謝聖華特別關注文化認同與傳承的議題,他認為「覺醒」這件事情,如果沒有看到傳統文化的珍貴,或是部落頭目沒有危機意識,會陷入一個混屯的狀態。知道自己是誰,可是不知道該怎麼去運作,變成只是內部各自獨立的系統在運作。謝聖華表示,「八八風災後,什麼是我們歷坵部落的文化,我想是要慢慢去被重建的。」
以下是台東歷坵部落謝聖華的採訪整理報導。
台九線沿線部落青年會長合影。歷坵會長-謝聖華, 芭匝梵會長-林志祥,,金崙會長-志偉, 歷坵村長-邱江南, 賓茂會長-健平。
環境不斷在變,很難想像以後會是怎麼樣。
去年年底後面連幾個月的颱風,鄰近部落面對不斷遷村的問題,其實對於歷坵部落的族人也是很擔心同樣的風災問題再次發生。
謝聖華表示,歷坵部落再莫拉克颱風時,有一棟房子被淹沒,目前在賓茂國中的永久屋居住。而歷坵部落目前整體環境沒有因為八八風災的災情而受到遷村的威脅。但總是面臨每次一到颱風,就會有很多人問,「你們要不要撤村」的困擾。
風災過後,交通部分影響較大。
歷坵部落的位置位於河床上面。謝聖華表示,部落是在一個大石頭的基礎上面,就目前來看沒有立即性的危險。但他也表示,現在也很難講,因為現在每次下雨水越來越大,而且水路一直在改變,所以很難想像以後會是怎麼樣。
因此颱風過境或是風災過後,對於每次風災帶來的擔心,大部分都是對於交通的部分有比較多的擔憂。因為部落裡小孩上下學的接送以及外出工作,部落都靠一條單一的聯外道路。所以台東區域零散在山區的部落,每到颱風季節,進出部落的道路安全就會被關注。
但謝聖華也表示,在去年風災的過程有了年輕人幫助部落,很多事情會變得比較輕鬆,而現在社區也開始讓部落青年參與幫忙部落的事務活動。
6年級生的村幹事
謝聖華表示,原住民回鄉服務的年齡層在大環境的結構影響下平均年齡都約在40歲之後的壯年。而與他同年齡的年輕人幾乎都無法掙脫必須先在外地較多工作機會的地方工作。6年級升的謝勝華在約三、四年前,到鄉裡的農業課任職,隨後一個機會來到靠成為大武鄉地區年輕的村幹事。
「在鄉公所一年,歷坵部落三年,然後再調到這邊的賓茂部落。村幹事,其實是一個工作很繁瑣的工作模式,村辦公室等於是一個小型的鄉公所。」聖華說著過去三年的工作經歷。
他說,往年,村幹事都是由部落較資深的族人在擔任。就外面的人來看,應該是一個很肥的缺,天高皇帝遠,離鄉公所也很遠,沒有人在管。不過,他說,「看你要怎麼當村幹事!」因為,其實我覺得小時後就離開部落,我覺得這個工作機會,剛好也是一個跟部落學習的機會。
謝聖華也表示,到部落當村幹事之後,才搬回自己的家。所以就是在部落學習從新生活。在部落住了三年,當部落青年會的會長也三年了。在與部落互動的過程他也表示,辦活動跟計畫其實可以讓部落年輕人來學習以及操作,比方說各個祭典,本來是公部門在辦理的,有青年會之後,所有的活動舉辦就會有這個組織進到裡面。
而往常部落裡辦活動的幾乎都是中年人或是老人家,就很少把年輕人納在裡面。也因為這樣,謝聖華表示,就會想把年輕人拉進來,也就是用部落村幹事加上青年會會長的身分,創造機會讓部落的青年近到部落裡面做事情的核心組織。
讓部落的年輕人有機會去學習怎麼運作部落裡的事務。從這樣的過程當中也讓年輕人互相了解。
上圖右為歷坵部落青年會會長謝聖華。(圖片提供/胡人元)歷坵部落謝聖華表示,文化不是豐年祭只要穿得漂亮,就是我們的傳統文化。如何從生活中來學習自身的文化,那是要內化到生活裡面長出來比較實際。
剛開始,我對他們陌生,他們也對我陌生
6年級生的村幹事如何接手這個既陌生又熟悉的部落。謝聖華表示,「剛開始,我對他們陌生,他們也對我陌生。」剛開始一起互動時,就是透過活動一直在重新學習,重新認識。
現在開始,我們也希望可以慢慢培訓我們的年輕人可以參與部落的公共事務。
謝聖華表示,有了年輕人在部落做事,部落才會慢慢轉變。剛開始也不知道回部落要做什麼,會有恐懼。
過程中也遇到部落的年輕人有很多也會想要回部落做事。但是會遇到回到部落不知道要做什麼的問題。最主要的是因為沒有一個誘因或是機會,讓回到部落的青年可以幫忙又可以維持他們基本生計的生活問題。
慢慢學習部落的生活步調與溝通的默契。
其實這段與部落培養默契的歷程,謝聖華也花了將近三年的時間才慢慢抓到在部落生活的步調。本來從事廣告設計行業的謝勝華,從設計師轉變成部落的村幹事,這段歷程他花了將近快三年多的時間,在部落的工作環境中,慢慢學習部落的生活步調與部落族人溝通的默契。
他說在,讀書時期就有預定要回到部落的打算,但是沒有預期會是什麼時候。當時沒有心理準備,不知道回到部落要做什麼也會有恐懼,所以也就遲遲不敢回來。但由於家中因素,所以比自己預期回到部落的時間更早了些。
而謝盛華也表示,因為自己沒有比其他部落的年輕人待的要久。因此在摸索過程當中,他常把部落的年輕人設定為是自己的老師。他說,「畢竟對整個環境的熟悉度跟生活的方式,他們一定比我熟悉比我了解。」
青年的力量如何在部落發揮恰到好處,是現在部落青年回到部落做事重要的一項基礎課程。有了紮實的基礎課程才能夠繼續培養出在部落做事的默契。謝聖華歷經三到四年的時間才慢慢找到那個屬於他自己在部落溝通的默契,但這一切也都才剛要起步而已。
如何從生活中來學習自身的文化,並將其文化本質內化到日常生活裡面?而要怎麼做又會是謝聖華口中的「比較實際!」。
東部青年的力量又如何將台九線零散災區的重建問題,重新組合起來一起共同解決?記者將再繼續做相關追蹤報導。
您可以在這裡操作的事項:
- 使用 Google 閱讀器訂閱 台灣民間聯盟
- 開始使用 Google 閱讀器,輕鬆掌握所有您最愛網站的最新資訊
Posted via email from 好康報報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感謝您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