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11日 星期五

地震來了 什麼資訊最有用?

由 排隊彎彎 透過 Google 閱讀器傳送給您:

經由 台灣民間聯盟 Celes 著 (日期為 2011/3/11)

聯合報 2011/03/12【卓亞雄/資深媒體人(台北市)】

日本東北地區昨天午後芮氏規模8.8的強震,是震源深度僅十公里的淺層地震,帶來極
其嚴重的傷害。

位在兩千五百公里外的台灣,接收到地震訊息後,各級政府儘可能做出可能引發海嘯的
應對準備,同在太平洋火環帶上的台灣,這樣的準備是否能應對萬一發生的災變,恐得
虛心再加強。

先談值得肯定之處,氣象局沒有再說「不必過於恐慌」,而是在第一時間發出海嘯警
報,並根據新的發展做出修正。對自然災害一定要料敵從寬,此一態度的修正,讓民眾
對夏天近距離的颱風及早應變,多出些信心。

台灣對震源在日本外海的這起強震,雖發出海嘯警報,但訊息來自於位在美國夏威夷州
的「太平洋海嘯警報中心」的告知,其後的減弱、解除等變化也依據該中心的訊息,這
個國際合作的資訊雖極可貴,但僅是計算震源到周邊海岸距離可能引發海嘯時間,卻未
顧及不同的海岸形態可能的威脅,以致影響提供民眾的應變資訊及判斷。

昨天中央氣象局對基隆、東北角、花蓮、台東的提醒,只有可能的海嘯襲擊時間,但少
了可能的海嘯襲擊高度,即反映出源自太平洋海嘯警報中心的資訊,缺少在地性的進階
解析;事實上,基隆、東北角海岸是緩降坡,與花東海岸的峭壁、急降地形完全不同,
海嘯可能的衝擊完全不同。

其次,海嘯會否來襲,又該如何應對,地方政府的應對,難道只有停班停課的判斷一
項?這次日本大震從北海道到本州長達六百公里縱深的災區,機場、捷運、油、電、水
供應等公共維生系統,幾乎全部停擺導致癱瘓,對都市機能、民眾常態生活的維繫的影
響,遠甚於勸導民眾不要觀浪、海釣與到機場前先確認班機。真的海嘯來襲,可能避險
的提醒應最優先。

地震預警,科學上至今尚難突破,雖然利用平面波與垂直波的時間差來預警的理論被認
為是個突破,可以爭取到避災的十數秒空間,但距離能發出地震警報的實作面,還有很
大的距離,至少在目前,只能態度上多虛心些,從民眾的角度去想,萬一發生地震,什
麼樣的資訊是有幫助的。


您可以在這裡操作的事項:

Posted via email from 好康報報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感謝您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