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顏嘉琪/台北報導】由企業家柯文昌、美學家蔣勳、媒體人徐璐等三人共同創立的台灣好基金會,進而成立了「台灣好,店」,提供給偏遠部落一個長期販售手工藝品的平台。「台灣好,店」店長葉莉慧表示,「『台灣好,店』就是把台灣在地的美好集中在這裡」,不論是傳統或是創新,都有著台灣澎派的生命力。
「台灣好,店」成立於二○○九年,主要的目標是要幫助偏遠部落的產業,行銷手工藝品。「這些產品都是一種手藝」,葉莉慧表示,手藝其實都是需要被保存下來,像是店內一些泰雅族織布的產品,都是有著文化傳承的意味。「手藝保存下來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有人購買」,只要有人購買就可以繼續做,可以把在地的東西呈現給大家看。
店內的每件商品,幾乎背後都有特殊的意義或故事。店內的漂流木椅來自台東太麻里金峰鄉的新興國小。新興國小前校長鄭漢文因為看到部落裡根本的問題是父母失業而酗酒,小孩缺乏家長照顧,所以決定成立「原愛木工坊」和「原愛布工坊」,召集父親們做木工訓練,此外也讓部落的母親們結合十字繡和布包,手工販賣賺錢。
「經濟的改善還是其次,影響最大的是小孩和家長間相處的氛圍」,葉莉慧說,以前由於家長失業,小孩們面對父母的態度並不尊重。但自從提供部落裡的大人工作機會後,「有一位小朋友還端著自己營養午餐的湯要給在對面工作的媽媽」,經濟的改善也轉變了家庭的相處模式。
比起店內商品的成果,葉莉慧更在意的是產品背後的過程。店內有一個產業是台東縣知本鄉卑南族的法拉撒工坊,工坊的女主人馬秋姐是把卑南族的圖騰做石頭彩繪,也會教導身心障礙的小朋友。之前石頭彩繪的商品沒了,想請馬秋姐可以再畫一些作品,馬秋姐的回答是:「錢夠用就好啦」,不畫也沒關係。
馬秋姐不想把這些手工藝品變成一種壓力或是賺錢的工具,「他們對於經濟的產值跟我們『很台北』的想法不一樣」,葉莉慧表示,馬秋姐對於彩繪的創作是一種對部落的付出。從他們身上學到了很多原住民部落對土地、敬天、敬地、敬神的精神,不是一般的漢人可以看得到的。
在大家說要全球化的同時,葉莉慧說,要有在地的特色才有加入全球化的條件,「所以我覺得我們做『台灣好』這件事是值得的」。「台灣好,店」未來也希望可以透過網路,讓更多人知道這家店,甚至也可以提供國外的人上網購買,讓更多人知道台灣在地的美好。
「台灣好,店」,保留在地美好。顏嘉琪/製作
延伸閱讀
「台灣好」部落格
台灣好,店
魯巴卡茲 原愛木工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