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東縣牡丹鄉因遍佈野牡丹花而得名,牡丹鄉高士村本月初第一次舉辦「野牡丹花祭」,將部落的文化產業及傳統婚禮結合野牡丹花祭活動,除了希望推廣部落的文化產業之外,也歡迎遊客可以來部落體驗高士的人文魅力及自然生態。
受今年氣候異常的影響,往年在三月至四月間開花的野牡丹,在活動舉辦當天只稀疏開了幾朵,讓主辦單位尷尬不已,但前來的參加的朋友均不以為意,反而讓他們看到部落更迷人的地方。
受氣候影響,今年野牡丹花期延後,以至於花祭開始時,牡丹花還沒開。 |
台灣數位文化協會吳哲銘說,高士人族的熱情及積極讓他印象深刻,他說:「活動雖說沒有特別精采,但他們試圖把牡丹花成為部落的精神象徵,從過程中可以看見他們對於部落精神象徵的尊敬,那是一種態度,也透過活動讓外人理解野牡丹花在部落所扮演的角色。」
知名部落客「換日線」則認為活動的訴求不明顯,但是部落族人間的互動,以及長輩與孩子間的交流,是大城市裡所見不到的熱絡。他也對於部落正在發展的金屬工藝產業-鑫工坊留下深刻印象,特別是牡丹花造型的飾品,可加深牡丹花與高士的連結,是部落未來可以努力發展的方向。
活動會場也舉辦了寫生活動,參與的高士國小學生在圖畫紙上畫出野牡丹,也畫出對家鄉的印象。大部分的孩子都能清楚的告訴記者「高士三寶」-野牡丹、斷木香菇、木炭窯。但當被問及牡丹花的顏色時,有位低年級的孩子搶著回答「綠色的」,因為當時花未開,只見綠色的葉。
「鑫工坊」作品展示,高士部落積極將文化元素融入金屬工藝中,頗受外界好評。配合活動,設計牡丹花造型吊飾。 |
高士國小學童,畫出家鄉高士部落,除了高士三寶-野牡丹、斷木香菇、木炭窯之外,還有日治時期遺留的神社遺址,當然也包括了三位小畫家也將自己畫入圖畫中。 |
野牡丹花開了!
「八八後我們思考部落的未來,野牡丹是不是可以帶給我們部落一些希望。」社區發展協會表示,辦活動的目的,除了行銷部落的產業以及文化體驗活動外,最主要的,還是對於過去思維的檢討。
莫拉克颱風重創後,高士部落將一分為二,被劃入特定區域的六、七鄰,將遷往舊部落的永久屋基地。風災後的重建工作,部落派系壁壘造成許多錯誤決策與永久屋工期的延誤。另一方面,陸續幾個颱風的侵襲,讓高士村的災害區域逐步擴散,高士族人對於未來的雨季的仍潛藏著惶惶不安。
高士社區發展協會秘書張美惠說:「部落在幾次風災之後,變得很脆弱,甚麼都不敢做,誰知道下一場雨,就甚麼都沒了,但是「文化」的東西可以做,像祖靈祭典、傳統婚禮以及所延伸的金屬工藝的部分,而最重要的就是居民參與及認同,真才能是真正屬於高士的文化。」
部落客「換日線」認為,高士部落的人們熱情以及悠閒恬靜的氣氛,相當迷人。但人們總認為高士地處偏遠,能見度不高,發展不易。但「換日線」覺得,重點不在距離,而是在於你有沒有好好地看待你腳下的土地,有沒有想要把這片土地維持好,只要發自內心去做這件事情,相信就會有人看的到。不用為了某些目的而特意去經營部落格,而要真誠地去與他們「分享」。台灣數位文化協會的胖卡團隊也表示,在網路應用方面,部落不足的部分會盡力協助。
高士巫婆的祈福祝禱。 |
野牡丹沒開花,工作人員連夜趕製手繪牡丹花,貼在舞台周圍。讓人感受到高士族人對於野牡丹花作為部落精神象徵的尊敬。 |
野牡丹終於開了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感謝您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