蓋達組織首領賓拉登(Osama bin Laden)的死訊於5月2日傳開之後,美國的記者和一般民眾一樣,都透過Twitter等社會媒體表達自己的看法,或是轉播在街頭或飛機上目睹的情形。 2001年911事件發生時,社會媒體對專業記者仍是新興科技,今昔對比,顯得格外有趣,專業記者是否也終於成為公民記者?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記者Ed Henry於華府採訪時,在Twitter網站上提到白宮前的慶祝人潮:
@edhenrycnn:白宮外歡欣鼓舞的氣氛讓我泫然欲泣。
記者兼攝影師Thomas Cain為全國社區新聞公司Main Street Connect工作,他記錄自已於5月2日降落在紐約甘迺迪機場的那一刻:
@ThomasCain:剛降落在甘迺迪機場,機長廣播通知賓拉登的死訊,機艙內響起一片掌聲!
@ThomasCain:在行李認領區的旅客全都盯著電視,聆聽總統歐巴馬(Barack Obama)宣布賓拉登的死訊。
來自西華盛頓KING 5 Night Team的Jim Forman也提及搭機經驗:
@jimformanKING5:班機上有911事件罹難者遺族,他們流下眼淚,所有乘客都在安慰他們,令人動容。
@jimformanKING5:老闆,這位有兩名子女的母親今晚不想上電視,我覺得應該留些空間給她。
但美國各個機場內並非全都一片歡樂,因為安全層級也提高了。
@tmsruge:賓拉登死亡=安全層級提高,代表100英呎內多了七個檢查哨,還有更無禮的護照查驗人員。
在紐約世貿大樓遺址,記者也看到許多在慶祝的民眾。
《紐約時報》社會媒體編輯Lexi Mainland提到:
@lexinyt:剛抵達世貿大樓遺址,人們高聲鳴笛、鼓掌、歡呼。
《經濟學人》雜誌紐約分處主管Matthew Bishop也在現場:
@mattbish:有人拿著南非世界盃足球賽的加油道具「巫巫茲拉」,還有大批公民記者!
@mattbish:我屢屢抬頭望,回想那些人從空中落在我所站之處,記憶猶新。
作家兼《紐約時報》員工Jennifer Mascia表示:
@Jennifermascia:我無法相信這些群眾多麼年輕,911事件肯定是他們童年最深刻的事件。
隔天早上,資深部落客Jeff Jarvis回顧自己當初擔任記者時,率先前往紐約事故現場報導,也追溯自已當初前往世貿大樓遺址的歷程:
@jeffjarvis:我追溯自已在911事件的足跡,從對於紐約的記憶,我看見不同的現實。
他在個人部落格寫下一篇動人回憶,敘述911事件如何改變自己的事業,讓他大力支持公民新聞及社會媒體:
我一看見新聞,便立刻連結至Twitter網站,那是我們在此勝利之日的時代廣場,一位記者今晚問我,這是否會成為 Twitter的關鍵時刻,我回答,這不是唯一一次,今日我們對於新聞的共同經驗已不再是收看電視,電視如今已是背景訊息,許多人都選擇到Twitter 尋找新聞,也在此分享我們的想法和感受。
作者 Asteris Masouras · 譯者 Leonard
· 閱讀原文 [en] · 則留言 (0)
分享: HEMiDEMi · MyShare · Shouker · facebook · twitter · reddit · StumbleUpon · delicious · Instapaper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感謝您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