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9日 星期三

發揮創意 紙袋也能成為居家燈飾

發揮創意 紙袋也能成為居家燈飾: "
王威畯獲得學學獎特別獎作品 Eco-Shopping Bag。王威畯/提供

王威畯獲得學學獎特別獎作品 Eco-Shopping Bag。
王威畯/提供



【記者吳岱穎/台北報導】開啟電源,柔和的光線沿著手作的摺痕微微透出,這些是王威畯設計的紙袋燈。這項設計概念獲得第二屆學學獎中,綠色創意實驗組特別獎。沒有複雜的裝飾配件,看似簡單的結構,但設計的過程可不簡單。

目前就讀實踐大學工業產品設計研究所的王威畯,在二○一○年參加教育部「學海築夢」計畫,利用暑假的一個月前往日本精華大學參與設計工業營。當時剛抵達京都不久的他們,還來不及適應環境就已經有交作品的壓力,王威畯表示當時每天都要交出一件作品,而紙袋燈就是其中之一。


「精華大學在山上,加上當時日本也在放暑假,附近的美術材料行都沒有開」王威畯說,當時只能拼命想哪裡可以找到創作材料、要用什麼做?而百元商店則是大部分人的首選。

不會說日文的他,只能對路人比手畫腳的找商店。「一開始真的什麼東西都沒有,人在異地真的不知道要去哪裡生材料。」王威畯表示,因為材料不充裕,最後只好把注意力放在身邊有限的資源上,結果發現自己其實有不少購物的紙袋。

「紙袋不只可以攜帶東西,其實也可以變成家中的裝飾」王威畯表示,起初只是望著紙袋發呆、隨手亂摺,結果就發現紙袋經過折疊之後所產生的結構變化,足以讓紙袋即使倒著放也能站立,進而讓他想到可以朝向燈罩發展。王威畯也嘗試許多方法讓燈座更穩固,例如利用紙袋的底層厚紙板做出穩固的燈座,將鐵絲穿過把手等,讓每個紙袋燈都有不同造型。


流籬的結構以竹片為主,中段再加入LED材質編織。王威畯/提供

流籬的結構以竹片為主,中段再加入LED
材質編織。王威畯/提供



除了紙袋燈之外,王威畯獲得二○一○年懷德居新人獎優選的作品-流籬,也同樣屬於居家燈飾。不同於其他照明燈,除了主要的立燈主體之外,王威畯利用薄型LED光片柔軟、可編摺的特性,與竹片用十字編法編織在一起,加上觸碰感應器,製作成一面經過觸碰才有光感的LED屏風。

瞬間的光影隨著指尖在竹編屏風上移動,燈飾除了照明,也多了與使用者的互動。選用竹編材質,王威畯還遠赴南投竹山找材料。王威畯說:「竹編是台灣的傳統產業,很多年輕人都覺得他『俗』、不是這個年代的東西。」他認為不能讓這代表台灣的產業沒落,「其實除了傳統竹編家具之外,這項傳統工藝其實還有更多其他可能,」王威畯說:「如果可以讓傳統產業獲得新生,我認為這也是另一種環保。」




王威畯作品「流籬」經觸碰之後所產生的美麗光影。王威畯/提供






Led燈的綠色優勢。吳岱穎/製作




延伸閱讀

第二屆學學獎

懷德居木工實驗學校

教育部 學海築夢計畫
"

台灣製造 「台灣好,店」保留在地美好

台灣製造 「台灣好,店」保留在地美好: "
「台灣好,店」店長 葉莉慧。顏嘉琪/攝影

「台灣好,店」店長 葉莉慧。顏嘉琪/攝影



【記者顏嘉琪/台北報導】由企業家柯文昌、美學家蔣勳、媒體人徐璐等三人共同創立的台灣好基金會,進而成立了「台灣好,店」,提供給偏遠部落一個長期販售手工藝品的平台。「台灣好,店」店長葉莉慧表示,「『台灣好,店』就是把台灣在地的美好集中在這裡」,不論是傳統或是創新,都有著台灣澎派的生命力。

「台灣好,店」成立於二○○九年,主要的目標是要幫助偏遠部落的產業,行銷手工藝品。「這些產品都是一種手藝」,葉莉慧表示,手藝其實都是需要被保存下來,像是店內一些泰雅族織布的產品,都是有著文化傳承的意味。「手藝保存下來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有人購買」,只要有人購買就可以繼續做,可以把在地的東西呈現給大家看。



原愛木工坊製作的漂流木椅。顏嘉琪/攝影

原愛木工坊製作的漂流木椅。顏嘉琪/攝影



店內的每件商品,幾乎背後都有特殊的意義或故事。店內的漂流木椅來自台東太麻里金峰鄉的新興國小。新興國小前校長鄭漢文因為看到部落裡根本的問題是父母失業而酗酒,小孩缺乏家長照顧,所以決定成立「原愛木工坊」和「原愛布工坊」,召集父親們做木工訓練,此外也讓部落的母親們結合十字繡和布包,手工販賣賺錢。

「經濟的改善還是其次,影響最大的是小孩和家長間相處的氛圍」,葉莉慧說,以前由於家長失業,小孩們面對父母的態度並不尊重。但自從提供部落裡的大人工作機會後,「有一位小朋友還端著自己營養午餐的湯要給在對面工作的媽媽」,經濟的改善也轉變了家庭的相處模式。


「台灣好,店」一樓販賣空間。顏嘉琪/攝影

「台灣好,店」一樓販賣空間。顏嘉琪/攝影



「台灣好,店」二樓展覽空間。顏嘉琪/攝影

「台灣好,店」二樓展覽空間。顏嘉琪/攝影



比起店內商品的成果,葉莉慧更在意的是產品背後的過程。店內有一個產業是台東縣知本鄉卑南族的法拉撒工坊,工坊的女主人馬秋姐是把卑南族的圖騰做石頭彩繪,也會教導身心障礙的小朋友。之前石頭彩繪的商品沒了,想請馬秋姐可以再畫一些作品,馬秋姐的回答是:「錢夠用就好啦」,不畫也沒關係。

馬秋姐不想把這些手工藝品變成一種壓力或是賺錢的工具,「他們對於經濟的產值跟我們『很台北』的想法不一樣」,葉莉慧表示,馬秋姐對於彩繪的創作是一種對部落的付出。從他們身上學到了很多原住民部落對土地、敬天、敬地、敬神的精神,不是一般的漢人可以看得到的。

在大家說要全球化的同時,葉莉慧說,要有在地的特色才有加入全球化的條件,「所以我覺得我們做『台灣好』這件事是值得的」。「台灣好,店」未來也希望可以透過網路,讓更多人知道這家店,甚至也可以提供國外的人上網購買,讓更多人知道台灣在地的美好。




「台灣好,店」,保留在地美好。顏嘉琪/製作




延伸閱讀

「台灣好」部落格

台灣好,店

魯巴卡茲 原愛木工坊
"

寫自己的歌 紀錄你我的人生

寫自己的歌 紀錄你我的人生: "

客家音樂歌手顏志文。傅紹宇/攝影

客家音樂歌手顏志文。傅紹宇/攝影


【記者傅紹宇/北市報導】「寫一首屬於自己的歌一直是我的心願,很開心我的願望終於實現了,不僅如此,這堂課也凝聚了大家對於寫歌的夢想。」文山社區大學課程之一,「寫自己的歌」的班長楊馥如,愉快地發表他對這堂課程的心得。

「寫自己的歌」是台灣客家音樂創作歌手顏志文,在文山社區大學所開設的課程,他表示,音樂有種魔力,可以撫慰人心,同時也是表達自己的一種最直接的方式,他希望學生能在這堂課裡,創作屬於自己的歌,表達自己的想法與心聲。


顏志文表示,課程成立之初,大多數同學對於創作都有恐懼,認為創作很難,要受過專業訓練才能達到目標,但其實這都是受到流行歌出版的影響,對於創作,顏志文一再的強調,其實唱歌就像說話,只要會講話就會唱歌,會唱歌以後,就會開始創作,每個人都可以做歌,表達自己、紀錄生活。

顏志文上課時喜歡同學們發問,對於同學們的問題,他都會一一耐心地回答,除了鼓勵同學們創作外,顏志文也會在課堂上,介紹其他正在為台灣獨立音樂默默奉獻的樂團及音樂人,顏志文說:「同學們都很認真,我希望同學們上完這堂課後,體內對於音樂的基因會被喚起。」




老師上課回答學生問題。傅紹宇/製作




音樂能引起共鳴,紀錄著每個人的故事。吳先生是國中老師,同時也是「寫自己的歌」的學生,某天,他騎車經過一個十字路口,看到一位行動不便的女孩,手上拿著兩大袋垃圾,一跛一跛的走著,這位女孩,即使行動不便,仍然為了生活,辛苦的在外工作,看到這景象,吳先生的靈感便激發了起來,他認為,有必要將這位女孩帶給他的勇氣紀錄下來,於是寫下了「跛腳女孩」這首歌。




學生自己寫的歌「跛腳女孩」。傅紹宇/製作




平常是家庭主婦的黃淑蘋也表示,音樂是最快打動人心的一種途徑,十年前他透過音樂治療認識了顏志文老師,認為老師對於音樂上的理念有很多的想法,於是從宜蘭追隨老師到文山社大,她說:「寫歌很適合表達自己的想法,不滿也可以寫進去,雖然作曲有主歌以及副歌的限制,但只要會吟唱,一切都沒問題。」


顏志文表示,寫歌並不是寫完就結束了,他希望學生們,能自己唱自己寫的歌,把歌彈好、唱好,在未來,他希望能辦場音樂會,邀請大家來參與,聆聽同學們,用自己的歌曲來表達想法、創造生命。




學生自創客語歌曲「過年」 。傅紹宇/製作




延伸閱讀

台北市文山社區大學

顏志文與山狗大樂團

顏志文-台灣大百科全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