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14日 星期二

刺桐部落在20101213聖誕夜不平安記者會網路相簿活動

桐部落在20101213聖誕夜不平安記者會網路相簿活動

近期上載內容
2010/12/12 下午 08:37:10

張貼評論 替這位使用者取消訂閱
Fulafulak刺桐部落失落的土地相簿新增了 6 張相片
2010/12/13 上午 01:10:49

張貼評論 替這位使用者取消訂閱
取得免費的 Picasa 網路相簿帳戶,即可與他人分享您的相片,或在朋友分享相片時收到通知。

-- 

Posted via email from 原住民會館

2010年12月13日 星期一

俄羅斯:對於南北韓衝突的反應

由 排隊彎彎 透過 Google 閱讀器傳送給您:

經由 Global Voices 繁體中文 Leonard 著 (日期為 2010/12/3)

作者 Masha Egupova · 譯者 Leonard · 閱讀原文 [en]

朝鮮半島緊張氣氛,照片來自Flickr用戶gwydionwilliams

俄羅斯Primorsky Krai地區與中國及朝鮮接壤,11月23日韓國延坪島遭朝鮮炮擊後,南北韓曾交火,俄國民眾相當關心,是否可能爆發戰事。

當地各媒體都在追蹤這則消息,但對韓國不太同情,也強烈批評美國在衝突中扮演的角色,有些地方政治人物甚至指稱,他們相信是韓國先引發衝突

本地民眾恐懼程度並不如外界想像嚴重,不急著取消新年前往韓國的旅遊行程,海參崴前往首爾及平壤的直航航班亦未取消

不過當地報紙《Vladnews》報導,南北韓交火後,朝鮮民眾匆忙離開Primorsky Krai地區,該報指出,這個現象對當地經濟相當不利,因為朝鮮勞力向來最為低廉。

新聞網站Vl.Ru報導,韓國暫時對朝鮮的糧食援助,讀者samidinah (самидинах)留言支持其中一項陰謀論:

…韓國依據美國吩咐去挑釁金正日。
…俄羅斯不會再介入,總統已事事都同意歐巴馬的看法,很快美軍也會從我國境內通過。

Mozg Cheloveka則回應Vl.Ru另一篇有關衝突的報導擔心引發新戰爭:

若伊拉克戰爭二號(美國入侵朝鮮)發生,我們都完了,戰事距離海參崴只有200公里。

另一人則以諷刺口吻,提及戰事可能影響於2012年在海參崴舉行的亞太經合會高峰會,據報導,這場會議預算是整個Primorsky Krai地區年度預算的四倍、加拿大溫哥華奧運預算的五倍,Zhaba表示

各位盜竊亞太經合會高峰會經費的人要注意,要偷就快點,否則這場會議似乎很快就要取消了。

生活還是得過,當地網路社群也很快就改變話題,討論最近冰風暴、高峰會籌備及其他重要議題。

不過似乎只有少數人相信戰爭真會開打。

校對:Soup


您可以在這裡操作的事項:

Posted via email from 原住民會館

日本:我現在宣佈你們成為朋友

由 排隊彎彎 透過 Google 閱讀器傳送給您:

經由 Global Voices 繁體中文 Shanta 著 (日期為 2010/12/7)

作者 Scilla Alecci · 譯者 Shanta · 閱讀原文 [en]

關心社會型態的人請注意,一個叫做「婚約伴侶」的新範疇已然成型。

tomo-fuhfutomo指「朋友或夥伴」,fuhfu是「已婚夫妻」)是作家牛窪惠(Megumi Ushikubo)新創的詞彙,泛指有名無實的婚姻伴侶,他們可能有小孩,但也僅止於此。這類婚約「友人」相隔甚久才見面,不怎麼相處,更沒有性生活。

牛窪惠在新作《ただトモ夫婦のリアル》(婚約伴侶的真相)首次提出這個新分類,她以受訪的數十對伴侶為基礎,針對那些為求便利決定與朋友而非靈魂伴侶結婚的人,調查其婚姻狀況。本書還描述許多夫妻的共同體驗,因為愛情淡去或從來就不存在,到頭來不過就是「婚約友人」。

照片由Mr Hayata提供,依創用CC條款使用

一位部落客評論(日文)書中某個段落,並說她把書借給丈夫看。

當我讀到這段時嚇了一跳…
「生小孩後不到三年,對丈夫的愛不再」噗。
「有些人(女性)在養育小孩的過程中,開始覺得老公沒什麼用」嗯。
「老公的行為跟小孩沒什麼兩樣」噢。
有時候不必三年,只要三個月這些症狀就開始出現。這可一點都不好笑。

近年來,許多人跟牛窪惠(她也寫了一本書討論日本的草食男)一樣,試圖替日本社會裡不斷冒出的社會趨勢命名:對女性不感興趣的異性戀男子被稱為「草食男」,而「婚活」也成為日常用語。

Tomo-fuhfu看來不過是另一個新詞,唯有時間才能定奪這是賣書噱頭、幫顧問公司招攬生意,抑或是社會深層轉變的標記。

yomo認為(日文)這種新的婚姻生活概念屬於年輕的一代,他們把機會均等視為理所當然,而個人的空間與時間也是必需。

他們是已婚夫妻,這點毫毋庸置疑,但兩人各自擁有冰箱裡的東西。換句話說,食物上面有他們的名字。
就算他們同住一區,但是可能住在不同的房子裡。每逢假日或空檔,其中一人會到伴侶的住處消磨時間,這就是所謂的「週末婚姻」。
這可能是因為他們不喜歡自己的活動被干擾,或者不希望被限制自由。
與其說他們的關係很差或糟糕,不如說他們需要保留自己的空間與另一半相處。
由於男女關係已然轉型,我認為這樣的心態絕對合乎邏輯。

By Naoya Fuji. CC License

照片由Naoya Fuji提供,依創用CC條款使用

有關婚約友人或婚姻伴侶的討論,經常帶起日本已婚族的性生活與低生育率等議題的評論。例如,這個部落格報導(日文)三分之一的已婚族沒有性生活,另一個則引用(日文)保險套製造商杜蕾斯的統計,指出2008年日本人的性生活次數在二十六個國家裡排行最低。

雖然看來很難對此進行精確的統計,ayikes認為(日文)缺乏性衝動是tomo-fuhfu的特徵之一。

對這類伴侶的說明可能是:

  • 雙方都重視自己的時間
  • 他們沒有「時時刻刻在一起」的想像
  • 回鄉省親時回各自的老家(就算有孩子)
  • 欣然接受週末婚姻、通勤婚姻、分住婚姻等形式
  • 丈夫是「草食性ikumenikumen意指對養兒育女十分積極的男人)的比例極高
  • 只有計畫生小孩時才有房事或親密的身體接觸
  • 兩人都在外工作
  • 若夫妻同住一屋,會整齊地制定各自的領域

這位部落客解釋,符合上述一至多項標準的伴侶也許看來關係「冷淡」,但這種婚姻關係形式卻回應了特定的社會需求。

在日本,為了回應社會需求,這種安排方便又有用。已婚狀態讓你備受信任,你的社會角色也得到肯定,一旦結婚,大家就把你當正常人看。
眾人以不同的眼光看你,你也不必被父母、親友、上司同事或不熟的鄰居追問:「你結婚了嗎?為什麼還沒結婚?你沒辦法嗎?」你不必再為這種小事感到尷尬。
對那些根本不想結婚的人來說,最好的解套方式就是成為「婚約友人」。

婚約友人少有類似「必須是某先生或某小姐」的限制。
「我永遠愛你」這類誓言也不必要,因為他們是朋友。
財力資助與提供也不需要,因為他們是朋友。
雙方關係平等,能夠彼此商量、談天,因為他們是朋友。
丈夫該這樣,妻子該那樣…這種老舊死板的規則不再適用,因為他們是朋友。
重視各自的生活方式,時間允許的話也會一起玩樂,因為他們是朋友。
輪流做家事,因為他們是朋友。
當其中一人受傷或生病,另一人會前來照顧,因為他們是朋友。
你覺得如何?好像沒那麼糟不是嗎?

校對:Portnoy


您可以在這裡操作的事項:

Posted via email from 好康報報館

波多黎各:數位藝術團體UNDOdigital訪談

由 排隊彎彎 透過 Google 閱讀器傳送給您:

經由 Global Voices 繁體中文 Leonard 著 (日期為 2010/12/11)

作者 Alfredo Richner · 譯者 Leonard · 閱讀原文 [en]

UNDOdigital設計作品

UNDOdigital」命名自成員最喜愛的電腦程式,原本是一群任職於同一家廣告公司的朋友組成,為了創作廣告產業之外的作品,也關心身為數位藝術家的個人及社會議題,便於2006年初,由12個人成立這個團體,並於同年年底首次舉辦展覽。

二年後,UNDOdigital.com已從單純的團體作品目錄,轉變為功能完整的部落格,讓成員能與網路社群互動、分享創作、宣傳展覽,並將各種藝術相關消息、訪談及作品介紹給讀者。Rick Lipsett(@ricklipsett)為創始成員與網站編輯,他表示,這個團體「希望讓大眾接受,使用電腦同樣能創作藝術,但不是由電腦代勞,而是每位藝術家運用本身對程式及媒介的技術與知識」。全球之聲訪問Rick Lipsett,以瞭解這個藝術團體成立源起,以及在波多黎各身為數位藝術家的經驗。

問:當初如何想到要成立藝術團體?最初計畫為何?

答:2006年初,創始的12名成員對製作廣告感到厭煩,而且沒有機會為自己創作,也沒有不必在乎客戶喜惡的空間,其中一位 成員Gerardo Cloquell當時參加另一個團體El Coro,還舉辦了藝展,我們前往參觀後,我忍不住心想,為何不運用我們「作惡」(製作廣告)的技巧來「為善」(創作藝術)?

隔天我去上班,便向同事介紹這個藝術團體的名稱與標誌,我花了整晚才完成,我們都很喜歡成立團體的構想,一切便由此開始,我記得我們在溫蒂漢堡店吃午飯,討論有何展覽主題,當天便大略決定前四場展覽的方向。

問:目前你們透過藝術,已觸及哪些議題與主題?

答:首次展覽主題是「社會批判」,透過日常事物與行為,進一步分析社會現況;第二項為「美夢與惡夢」,我們在團體成立之前便 已有此構想;第三項為「作家/藝術家」,由作家與藝術家合作,也反映我們每天在廣告業的情況;第四項為「成癮」,讓我們自己有機會探索內在,除了媒體每天 報導的內容,更深入發現自我與他人之惡。

雖然我們共有四場展覽,主題也各有不同,但我們總希望突顯波多黎各的社會意識,也希望改變。

問:UNDOdigital為何決定進入網路世界?部落格與團體本身又有何關聯?

答:Joseph Garrahan是團體裡的動畫專家,建議成立部落格,讓人們能介入我們的小冒險,起初我感到懷疑,但後來妥協了,這也可能是我們一項絕佳的決定,讓我們觸及過往較難往來的觀眾,再加上TwitterFacebook、YouTube、Buzz頁面,共組成網絡,獲得更多支持者與愛好者。部落格就像是會議記錄,我們是一群熱衷討論藝術的朋友、批評周遭環境、提出藝術評論,一再反覆。

UNDOdigital成員Patricia Acevedo的作品

問:波多黎各部落格圈與社會媒體裡,藝術算是熱門主題嗎?

答:當然,許多部落格皆以藝術為主題,甚至還有名為「Coalición de Artistas de Puerto Rico」的專業社群網絡,雖然我們並未參加,但他們仍值得讚揚,串連波多黎各逾500名藝術家,以下幾個部落格可做為例子,包括FractalAutogiroEl naufragio de las palabrasTrance Líquidomsa Xperimental Art

問:對於各項計畫,你們在網路是否獲得支持?部落格裡有任何批評聲音嗎?

答:這幾年以來,我們在網路上獲得諸多支持,每當我們舉辦展覽,他們會協助宣傳、固定在部落格上留言,或轉載Twitter訊息;至於批評,我特別記得先前訪問Lisa Ladner,她提出幾項非常中肯的建議,她所成立的El Status資料庫幾乎收羅波多黎各所有藝術家,將每位藝術家分門別類,並提供簡介、對外連結等,做得非常好。

UNDOdigital成員在近期展覽「成癮」現場留影

問:數位藝術家創作與展覽時,會面臨哪些特殊挑戰?

答:創作總會受到藝術家對使用技術的知識限制,他們所知愈透徹,作品就會愈流暢;另一挑戰在如何輸出,必須謹慎選擇印刷媒介的表面材質,還有播出動畫時,原本為16吋電視設計的作品,就不能用平面電視呈現,諸如此類的細節。

問:身為波多黎各藝術家,對於島上現今經濟、社會與政治氛圍,你最擔心哪件事?

答:現有氣氛相當無常與糟糕,所以我們才以現狀做為藝術創作靈感,人們著實很厭惡政治人物所說的那些廢話,有些人盲從,但每天都會有人發現情況不對勁,我們希望提供一些線索,幫助人們發掘真相。

由於經濟處於低谷,知名藝廊與博物館較不願投資培養新銳人才,由於外界仍認為我們是「新星」,故我們得另闢蹊徑,尋找真心相信這些作品的單位,許多人對我們不屑一顧,所幸還有少數重要人士認同我們。

UNDOdigital成員Carlos Pacheco的作品

UNDOdigital成員Kavo的作品

UNDOdigital成員Gerardo Cloquell的作品

UNDOdigital成員Mario Rodríguez的作品

校對:Soup


您可以在這裡操作的事項:

Posted via email from 撒古流創意館

韓國:是否實施全面免費營養午餐

由 排隊彎彎 透過 Google 閱讀器傳送給您:

經由 Global Voices 繁體中文 Leonard 著 (日期為 2010/12/13)

作者 Lee Yoo Eun · 譯者 Leonard · 閱讀原文 [en]

韓國近來話題焦點在於免費校園營養午餐制度,在野小黨成功在國會通過法案,擴大免費涵蓋範圍,執政黨對此非常不滿,指稱這是民粹主義政策,大眾幾個月前原本支持此事,但得知此舉會增加政府支出後,便迅速轉為反對。

至少在選民面前,應該沒有政治人物會反對提供免費營養午餐,問題在於若是全面實施,連家境優渥的學生也能免費享受午餐,首爾市長吳世勳(Oh Se-hoon)曾在部落格上提及此事,抨擊「這項民粹主義構想會摧毀國家」,並叫陣要與在野黨議員公開辯論:

我被沉重負擔壓得喘不過氣,身為執政者,我不斷想透過各種方式,要阻擋民主黨主導的市議會,避免以民粹主義政策摧毀國家… 「免費午餐」在夏季選舉之前,或許能短時間落實,但成熟的韓國社會傾向不支持全面免費政策,不會讓富有家庭的學童也納入免費範圍內。[…]「免費午 餐」其實是「稅金午餐」及「富人午餐」(註:因為經費來自納稅錢,且生活富裕的學童也同樣有免費午餐),這並非全民照顧,而是齊頭式福利;此外,首爾許多 學校的基礎設施與人力都還沒準備好。

照片來自Raspberry Sitcom,經許可後使用

部落客Raspberry Sitcom比 較韓國及其他已開發國家的情況,如芬蘭及丹麥素以一流的福利制度聞名,她雖然反對迅速落實全面福利體制,但強調現有制度必須調整,在目前部分學童免費的情 況下,許多貧困學童若無法負擔營養午餐費,寧願不吃午餐,也不願在全班面前丟臉,因為他們得公開繳交低收入證明給老師,才能申請免費午餐:

若要一步到位,立刻將免費營養午餐普及率從17%增至100%,根本是罔顧現有情況,[…]只提供免費午餐給低收入家庭學 童,雖然聽起來較合理,但現有制度卻無視於如何保障學生尊嚴,看著孩子得拿出文件,證明自己有多貧困,實在令人心痛,[…]在現行制度裡,通常是那懂 得鑽漏洞的家庭及孩童獲得免費午餐,而真正需要的孩子卻無緣享用。

人們亦擔心,若要擴大免費午餐涵蓋範圍,預算也將大幅提高,首爾市若要支付所有學童的午餐費,預估得增加6100萬美元經費,相當於全年總預算的0.4%,Netzen ID: a cwj8842論壇中表示:

若從平等角度考量,校園午餐全面免費或許看似公平,但卻是以平等為名,變得更不平等,民主黨通過這項法案,是種充滿社會主義色彩的突兀決定,完全忽略現實因素,這些政治人物投票支持法案,就該身先士卒,將所有錢捐出來落實這項政策。

照片來自Raspberry Sitcom,經許可後使用

Twitter用戶Kennedian3強調,這項構想並非民粹主義,長期而言能夠對下一代有益:

營養午餐全面免費能減少不平等情形,亦能改善孩子的情緒創傷,一位老師透過Twitter告訴我,學校裡只有三分之一的學生獲得 免費午餐,有些家長不願申請,是擔心孩子會被貼上窮人的標籤,若能透過這套制度,讓孩子獲得健康飲食,就能避免病態肥胖,最終減少未來醫療支出,若一切如 計畫進行,反倒能改善預算花費情況,與首爾市長憂慮的情況相反。

Kennedian3另提到,韓國民眾該擔心的事,並非「民粹主義進入社會福利」,而是「民粹主義進入社會發展」,亦指各地政府投入大筆經費,興建市民不得運用的運動場、無人使用的機場,以及功能不明的政府巨型建築物。

校對:Soup


您可以在這裡操作的事項:

Posted via email from 原住民會館

語言藝術與愚民教育

由 排隊彎彎 透過 Google 閱讀器傳送給您:

經由 每個人的部落格文章 - TaiwanYes 火隱忍者 著 (日期為 2010/12/12)


原文網址:http://www.smonkey.tw/simon/blog/pretender.html


語言就廣義而言,是一套共同採用的溝通符號、表達方式與處理規則。目前世界已知語言達到7330種,只有2000多種語言有書面文字,而所有語言的共同點就是都有污辱他人的詞句──也就是髒話。其中又以佔全球人口比例15.22%擁有11.97億使用者的漢語、髒話內容最為豐富,而這與使用種族民族性有著密切關係。


我們可以發現,污辱他人詞句愈少的語言其使用種族民族性愈單純踏實,如使用日文的日本人。那麼使用漢語的中國人與台灣人其民族性如何呢?雖然自己是使用漢語的台灣人,但還是必須承認漢語使用者充滿了虛僞、浮誇的民族性。


為什麼單從髒話應用複雜度就斷定其民族性呢?理由很簡單──表達情緒的不滿本來只要達到目的就夠了,如果還將其分類、分級、有水準的、沒水準的,那不是既虛僞又多此一舉嗎?尤其再加上儒家思想教育後的道德約束、統治者不但管理方便,若要剷除異己、入人以罪時,只要將道德大旗一舉,自然就有一堆自認高尚的道德之士出來代勞。


中華民國自認繼承正統的漢語文化,自然虛僞愚民那套也學得入木三分,別的不說、單以我們痿大的馬總統"幹的要死",與白目百姓鄭先生"幹xx"(註)兩相比較後,前者稱謂形象親民、後者則為千夫所指,一堆自認高尚的道德之士抬出道德大旗,聲稱不知如何教育下一代,同樣身為白目百姓的自己不禁搖頭──真是虛僞啊!有人教育子女當縮頭烏龜的嗎?遇到不平則須鳴才對吧?道理說盡仍無動於衷之下,爆粗口只是最直接的情緒表達方式,怎麼還會有高低級之分?


台灣人民在長期接受漢語及儒家思想教育後,變得既虛僞又愚笨,不但容易被政客與媒體操弄、還自認為是捍衛道德的先鋒,這情況如果再惡化下去那將與中國文革的紅衛兵沒啥兩樣。台灣人醒醒吧!大家來當豪邁直爽的令狐沖、別再作那虛僞陰險的岳不群…


註:玉山無法原音重現呢....其實用分字法還是可以,不過為尊重站長還是配合消音....^^



您可以在這裡操作的事項:

Posted via email from 好康報報館

全民連署救公視

由 排隊彎彎 透過 Google 閱讀器傳送給您:

經由 每個人的部落格文章 - TaiwanYes 雞米 著 (日期為 2010/12/13)

公視是台灣媒體最後一塊淨土,華人世界的NHK

記得兩年前,國民黨長期凍結公視的預算,揚言關閉公視。我主動請求家人、朋友及公司每一位同事,一同響應連署救公視活動,最後公視順利留了下來,那是我第一次參與捍衛正義的網路聖戰。.兩年來,國民黨把黑手伸進公視,意圖操控公視旗下幾家電視台,但社會卻沒有機會瞭解事件的重重黑幕.....

這些年來文化的傳承、環境的關懷、社會的公益、族群的意見,都靠立場超然的公視來傳達。我們不能允許任何政黨以任何手段之政治力介入,企圖左右族群的思想教育與文化傳承。這些事得讓各族群自己來做!台灣是民主社會,政府得尊重族群的聲音,而不是操作族群的意識。文化是永續而政治是一時的,國家的任何一任執政者都只是受人民委託,代為處理政治事務,不應該染指媒體公器,意圖利用媒體作為政治鬥爭的工具,甚至運用媒體控制群眾的思想。

中國人只是台灣多元民族的一支,台灣還有原住民、客家人、福佬人,外來移民,以及海外華僑、台僑。這些民群都有自己的獨特文化。他們用公視紀錄自己民族的生活點滴,少數原住民族人更只能藉由公視來傳承長達6500年,遠遠悠久於中國的文化。台灣光復以來,國民黨以殖民統治的心態,千方百計要消滅各族群對自己文化的認同。除了教育我們所有人都要講華語、要認同自己是中國人。至今仍想盡辦法要拿回公視旗下的華視,重新對軍人洗腦,把防衛國家變成親善甚至懼怕中國;進而結束公視旗下的原民台、客家電視台,不讓我們有推廣族群意識、傳承文化的管道;最後控制宏觀電視台,掌握這個台灣人看世界,也是對全球華人發聲的唯一管道。台灣走入民主二十年,我們不容許黨國思想遺毒持續戕害這片土地!

在你們來之前我們早就在這邊,未來等你們離去,我們還是會繼續留在這裡。國民黨政府應該學習尊重存在於這片土地上的一切,包含屬於國家而不是屬於國民黨的電視台。

*********************************

如今公視再度面臨沉淪的危機,我們得一起站出來,請執政者尊重我們全國人民的權益!懇請大家一同參與鄭同僚老師發起的連署,和我們一起攜手保衛台灣優質媒體最後一片淨土~華人世界的NHK~公視

以下是前公視董事長鄭老師寫給好朋友們的一段話~

現在,我們將所有威脅公廣集團媒體自由的政治干預,做了最完整的整理。一方面,作為歷史的紀錄,一方面希望能喚起所有公民朋友的注意與支持。制止政治干預,現在還來得及!!!懇請您花一點時間看一下內容,然後,不只在這裡按讚,請幫忙傳給您的朋友,請他們連署支持並再轉給更多的朋友。制止政治干預,現在還來得及!!!

http://www.facebook.com/event.php?eid=168806166469394&num_event_invites=0


您可以在這裡操作的事項:

Posted via email from 好康報報館

「神奇的醫療團隊」

由 排隊彎彎 透過 Google 閱讀器傳送給您:

經由 每個人的部落格文章 - TaiwanYes MIYA 著 (日期為 2010/12/12)

台灣的名人連勝文在選舉前夜受到槍擊貫穿臉部事件的前一天、在日本也發生了著名的歌舞伎俳優市川海老藏被酒客毆打左側臉部及左側頷骨骨折事件。

同連勝文一樣、海老藏在隱藏了13日後召開記者會見、報導新聞的記者諷刺的說、會見只看出海老藏除了左眼還有充血(外側半邊)外、頷骨骨折已完好如初、會見除了證明日本的醫療優秀外、對案情一點也沒幫助。

無獨有偶、反觀台灣、連勝文受槍擊15日後的會見、雖然子彈穿過右側頷骨後上方、卻只右眼球稍有出血外、靠太陽穴處只貼上透明膠帶、臉部也完好如初、看起來受槍擊的比被拳頭打的情況更輕微、假如日本那位記者知道這個消息會大嘆日本醫療不如台灣、而且不但案情不明反而更加撲朔迷離。

台大醫療團隊如不再更詳細說明受傷情況及公布治療資料、可被懷疑有幫助隱藏實情又有自誇醫療能力的不恥行為。那正如昨日郭正典先生所提言、請中國在頒發「孔子和平獎」外、再加上「醫學獎」頒給治療槍擊傷比拳頭傷效果更好的台大「神奇的醫療團隊」。


您可以在這裡操作的事項:

Posted via email from 好康報報館

台灣的下一步怎麼走?(曹長青)

由 排隊彎彎 透過 Google 閱讀器傳送給您:

經由 每個人的部落格文章 - TaiwanYes 天滅漢族 著 (日期為 2010/12/13)


五都大選後,我和不少綠營的朋友聚會交談:這其中既有多年為台灣成為正常化國家而打拚的元老,也有近年才開始關心台灣命運的年輕人;既有認為綠營選得還不錯的人,也有認定綠營敗選的人;既有頭面人物,也有從來都與世無爭的普通人。但幾乎這些人都有一個共同點:對綠營的下一步不確定,對台灣的前景很擔憂,對二○一二年的總統大選不樂觀,指不出一個真正心儀的、確信其能帶領綠營贏得勝利的總統候選人。甚至不少人開一臉嚴肅的玩笑:下次總統再選輸了,他們要移民國外了。


上述這個現象,恐怕足以說明,綠營這次即使不算選輸,也和本陣營選民的期待落差很大。


坦率地說,選前在美國,我一直對民進黨理念不清的選舉方向不贊同,不樂觀。對「五都全贏」的說法不以為然。因為如此絕對的說法,明顯是盲目放風,我在西方的選舉中從未見過,因為它無助於冷靜頭腦,清晰政局。但為了不潑太多的冷水,我無論在自己的專欄和網上的視頻節目《長青論壇》中,都很少評論,希望我的不樂觀是錯誤的。我對美國的選舉多年來都非常關注,對兩黨勝敗的原因,對一些關鍵位置的輸贏,可謂頗為認真地分析過。理念在美國以及整個西方的選舉中,都佔據絕對不可取代的地位;或者說,全部的選舉都在拚理念。


不提理念,不是理念不清,就是沒有理念。沒有「有理念」的政治家,要把理念深藏起來,以期待「矇騙」中間選民來贏得選戰。在民主國家的政治中從來不存在的現象,難道在台灣是個例外?爭取「中間選民」是個藉口,一個很大的可能,是黨內主要領導層自己就理念不堅定,自己對抗衡國民黨的意識形態沒有足夠的信心,對如何推動台灣走向正常國家沒有清晰的方案和思路,尤其是,對綠營的民心所向、以及背後的動力,沒有根本的認同,沒有發自肺腑的共鳴。但妥協理念的話說不出口,就借用「要爭取中間選民」的口號。


選前抵達台灣後,看到綠營的朋友們大多對選情一片樂觀,我幾乎有點相信,台灣或許真的和其他民主國家不同。但事實表明,雖然台灣對外沒有正常的國家地位,對內沒有正常的政治生態,但台灣的人心是正常的,台灣人民和全世界任何民主國家的人民都是一樣的,無論西方的左派右派,無論台灣的藍色綠色,政治就是拚理念。台灣絕不例外。這次五都選舉,藍綠陣營板塊基本沒有變化,再次證實了這個規律。


民進黨輸掉三都後,我聽到一片「雖敗猶榮」的讚譽。這種自我安慰的說法,在美國也沒聽說過。輸了就是輸了,「榮」來自何處?無論對個人,對團體,還是對國家來說,只有承認輸,檢討失誤,然後發憤圖強,才是正向、正確的思維,才能有健康的新起點。


現在選舉結束了,真正負責任者,真正關注台灣下一步的命運,而不是眼裡除了權位什麼都不在乎的人,都應該正視現實,不迴避真實,勇於檢討在理念和操作上的錯誤與失誤。只有這樣才可能,也完全有可能,重整旗鼓,贏得今後選戰的勝利。


至於下一步誰能領導綠營走向勝利,就看誰能真正理解民意,確定理念,清晰方向。我自己的原則從來都是:跟理念,絕不跟人。因為人會變化,而理念不會;人有侷限性,但理念的價值無量。所以,誰的理念清晰堅定,就應該支持誰。

(作者曹長青為獨立評論員,http://caochangqing.com

本文轉載自:自由時報


您可以在這裡操作的事項:

Posted via email from 原住民會館

毛蟹才需要一條安全回家的路

由 排隊彎彎 透過 Google 閱讀器傳送給您:

經由 屏東環境保護聯盟&綠農的家 (日期為 2010/12/8)

 毛蟹才需要一條安全回家的路

 蘇花高的爭議
道路如何算是安全?在脆弱的山壁上不斷開鑿傷口,這會是安全嗎?

在擠壓隆起的台灣山脊地質裡,有的山頭因為擠壓還在上升,有些卻因擠壓而限於沉降,卻因隧道貫穿在同一水平,哪一年,一次大地震,隧道將出現錯位,這樣的工程是安全的嗎?

人類中心的思維,無視大地與自然的動態調整,硬是將不安全放入工程的牢籠裡,讓人以為巨大的水泥就是安全。蘇花高、替、改就這樣讓口水來決定,變成安全的回家路?

(More......)


您可以在這裡操作的事項:

Posted via email from 好康報報館

創作的自虐

由 排隊彎彎 透過 Google 閱讀器傳送給您:

經由 UDN聯合書報攤-閱讀藝文 (日期為 2010/11/15)


您可以在這裡操作的事項:

Posted via email from 好康報報館

神的孩子在跳舞 (上)

由 排隊彎彎 透過 Google 閱讀器傳送給您:


您可以在這裡操作的事項:

Posted via email from 好康報報館

神的孩子在跳舞 (下)

由 排隊彎彎 透過 Google 閱讀器傳送給您:


您可以在這裡操作的事項:

Posted via email from 好康報報館

人籟七週年精選回顧:弱勢

由 排隊彎彎 透過 Google 閱讀器傳送給您:

經由 UDN聯合書報攤-閱讀藝文 (日期為 2010/12/6)

性慾、戀童、色情片【撰文/塞西爾‧薩冷 (Cécile Sales);翻譯/林美珠】 本文提要 本


您可以在這裡操作的事項:

Posted via email from 好康報報館

貴州穿青族未被承認少數民族地位 人數近70萬

由 排隊彎彎 透過 Google 閱讀器傳送給您:

經由 世界原住民 abohomeabo@gmail.com (m.y.) 著 (日期為 2010/11/25)

“我屬於一個尷尬的民族,一個被承認又被否認的民族,一個即將消失民族──穿青族”。

10月26日,以這句話開頭的一個簡短的帖子,在用戶數量已超過兩千萬的新浪微博上引發了關注。網名“笑楚”的發帖者稱,在最近開展的第六次人口普查中,她的“穿青族”同胞們將面臨民族成分被變更的危機。

這個聞所未聞的民族稱謂勾起了人們的好奇心──五十六個民族里並沒有“穿青族”這個成員。

50年前的定性

“在外面我很少跟人提起自己的民族,因為那聽起來像是個神話”。11月7日晚,在貴州省織金縣城的一家嘈雜的小飯館里,一位容貌秀麗的姑娘面色尷尬地對記者說。

這位姑娘就是“笑楚”。她的真實姓名叫李芊墨,32歲,一家網絡公司負責人,現居上海。

這裡是李芊墨已經逝世的父親的故鄉。最近數年中,她每年都要回來一趟。她正在嘗試以織金縣為探索源頭,去揭開56個民族之外的另一個幽暗群體──“穿青族”的謎團。

民族身份的尷尬,從孩提時代開始就一直時隱時現地困擾著她。

李芊墨的父親李發榮,1949年出生于織金縣八步鎮的一個偏遠山村。十多歲就遠離故鄉,走南闖北,後來成家。

每年的農歷四月八日、九月二十八日等穿青人的特殊節日,李發榮會當成節日來過,使得同事們常常笑稱其為“苗哥”──在他們眼裡,這位性格直爽的貴州漢子所說的“青”族,不過是苗族的分支罷了。

但李芊墨記得,她小時候見到自家的戶口本上,“民族”一欄旁明明白白地寫著一個“青”字。直到現在,在李發榮的大哥──居住在貴州省織金縣的李發興的戶口本上,“民族”一欄旁,依然寫著“青”字。

童年時代,李芊墨一直被父親的同事們稱為“小苗女”。但在家的時候,他曾經嚴肅地告訴女兒,“記住,你的民族是青族。”李發榮沒有解釋為什麼。

這一切要從上世紀五十年代初期說起。

1953年,中國開展了全國第一次人口普查工作,理清國內各民族的基本構成是重點任務之一。在這次普查中,全國各地上報的少數民族名稱多達400余種,其中貴州省就有80多種。“穿青族”正是其中之一。

在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網站上,一份標題為《進行民族識別,確認56個民族成分》的材料提到了當年的普查情況,並指出:“這400多個名稱中,有的是同一民族的不同自稱或他稱,有的是一個民族內部不同分支的名稱,有的是以居住地區的地名為族稱,有的是不同的漢語譯音,等等”。

兩年後,全國人大民族委員會在貴州組建了一支50多人的工作組,開始深入畢節、安順等穿青人聚居的地區進行實地調查。這支工作組的帶頭人是著名社會學、人類學專家費孝通。中央民族大學博士楊然在博士論文《穿青人問題研究》(2006年)中描述了這次調查的詳情。

在歷時四個多月的調查後,工作組完成了一份《貴州省穿青人民族成分調查報告》,判斷穿青人是明朝初年及以後一段時間內進入黔西少數民族地區的漢族移民,並最終認定:穿青人是漢人而不是少數民族。

費孝通教授當時認為:“遷居到少數民族地區的漢人,前後有若干批。早去的漢人曾經長期和內地隔絕,和後去的漢人,在語言、風俗習慣上有一定的區別,並且受到後去漢人的歧視,因而自認和漢人有區別,在新中國成立後,有人要求承認是少數民族。例如貴州的穿青、廣西的六甲等。”

但基於民族團結的初衷,國家允許穿青人在個人資料中填寫“青”這一帶有少數民族色彩的民族成分。

1978年9月,在政協全國委員民族組會議上作題為《關於我國民族的識別問題》的講話時,費孝通回顧了當年工作組從歷史、語言、地理、政治、經濟等角度對穿青人進行民族識別的過程,並重申“穿青是漢人,是漢族中的一部分,並不是少數民族”。但他同時也強調,為了團結,“必須在政治、經濟上對穿青人適當照顧,幫助他們更快地發展起來”。

然而,1950年代的結論一直不被李發榮這樣的穿青人認同。

民間的自我識別

原織金縣宣傳部副部長張成坤就是其中之一。他堅持認為穿青人與彝族、苗族一樣,是少數民族的一分子。這位71歲的老人自稱穿青人,是當地穿青人中德高望重的長者。

11月8日上午,李芊墨找到了位於織金縣一條狹窄小巷里張成坤的家。張成坤和王殿華已經等在家裡。後者75歲,也是穿青人。

兩位老者向李芊墨講述了穿青人自我識別民族成分的往事。

1981年,貴州省政府開展全省未定民族的識別工作。織金、納雍、大方三縣的民族事務委員會牽頭組成了一支數十人的工作組,開始對穿青人的民族成分問題進行第二次調查。張成坤、王殿華當年均是工作組的成員。

張成坤說,工作組採用查閱歷史文獻、家譜、實地考察、走訪老年人等方式,搜集分析了穿青人的歷史源流、遷徙歷程、文化特徵、民風民俗、宗教信仰等各方面的資料。

四年後,在成文于1985年2月的《貴州省穿青人民族成分調查報告》中,當地工作組提出了與過去截然不同的觀點:穿青人是以貴州土著民族為主,並在漫長歷史中與外籍遷入人口融合而生的一個少數民族。報告的結論是──“穿青是一個單一的少數民族,不是漢族”。這個觀點至今被眾多穿青精英人士所認同。

一個月後,這份報告被有關人員帶到北京匯報。張成坤回憶說,這份報告加上厚厚一摞附加材料,“足足有八斤重”。

但報告最終未獲批准。由於年代久遠,關於那次匯報的詳情至今少有人知。在張成坤的記憶里,從此之後,貴州省內再未對穿青人的民族成分進行政府層面的識別工作。但在民間,穿青人呼籲國家承認其為少數民族的聲音卻並未斷絕。

1985年,中國開始逐漸實施身份証制度。次年4月,為了維護民族安定團結,貴州省下發了《中共貴州省委常委辦公會議紀要》(1986)29號文件,明確指示在當地的穿青、蔡家等人群的民族成分問題“沒有明確解決之前,先維持現狀,即:凡已經按少數民族對待的仍按少數民族對待,填寫民族成分時原來怎麼填寫仍然怎麼填寫”。

王殿華認為,正是29號文件的出台,使得被歸入“其他未識別民族”的穿青人依然在含混中得以延續。

李芊墨擁有人生的第一張身份証是1997年,那時她在湖南讀書,上面還是印著“青”字。

文化痕跡

在1990年全國第四次人口普查後,我國正式確認了56個民族,其中除漢族外有55個少數民族。至於穿青族,仍舊被列為“其他未識別民族”。

雖然國家沒有承認“穿青族”是少數民族,但在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在全國約73萬未識別民族人口中,穿青人的數量多達約67萬。他們主要分布在貴州省西部的畢節、安順、六盤水市、黔南、黔西南五個地、州、市所屬的二十多個縣內。

2006年8月,疾病纏身的李發榮預感到自己時日無多後,想回鄉與親人們作最後告別。已在上海工作的李芊墨專程陪伴父親回了一趟陌生的故鄉──織金縣八步鎮。

陪伴父親回到故鄉後的幾天里,李芊墨走訪了幾乎所有親戚──她終於與一直以來縈繞于心的穿青人對接了。一年後,李發榮與世長辭。

此後,李芊墨每年都回一次故鄉。在那些穿梭在熙攘縣城、偏僻山村的時間里,她總是隨身挂著一部相機,希望記錄到穿青人的文化痕跡。但結果讓她驚訝──即便在穿青人數量超過20萬的織金縣,她甚至連一件穿青人的傳統服裝都未曾見過。

李芊墨近幾年來對穿青人的認知,幾乎全部來自於幾年前偶然在織金縣找到的一本書──《穿青人歷史與文化》。這本書向她講述了穿青人獨一無二的圖騰── 猴;崇奉一種被稱為“五顯”的神祗;飲食上“天上不吃雕、鴿、雁,地上不吃牛、馬、犬”,婦女有“三節袖兩節衣”、“三把頭”之類的獨特服飾髮型;還有種種異于外族的節日、婚姻、喪葬習俗……

這本書的主編──現任織金縣人大常委會主任陳宏樞正是穿青人。李芊墨這次回鄉幸運地見到了他。

在陳宏樞家裡,李芊墨終於見到了穿青女性的獨特服飾─一整套青黑色為底,在領子、袖口、裙擺等處繡著五顏六色圖紋的寬大長袍。李芊墨試穿了這套服裝。她請人用相機從各個角度拍下了全新的自己。陳宏樞告訴她,這是以往穿青貴族婦女的款式。

服裝是陳宏樞數年前專門托人定做的,但絕大多數時候都被擺在衣櫃的最底層。陳宏樞說,類似的服裝在整個織金縣都蹤影難尋,“別說是年輕人,連老年人都早已不穿了”。

第二天清早,在王殿華指引下,李芊墨在織金縣另一位老人的破舊屋子里,再次見到了穿青文化的另一抹痕跡──三把外形類似二胡的陳舊樂器──一種穿青人在碰到紅白喜事時必不可少的樂器。李芊墨記得小時候家裡曾有過這樣一把樂器,每當父親小酌之後,就會拿出來擺弄一番,乘興拉上幾段。

要拜訪的老人外出,在李芊墨的請求下,王殿華坐在一張舊沙發的扶手上為她演奏了一曲。演奏前,他花了不少工夫調試音色──樂器很久沒被人碰過了。

當沙啞而古怪的琴聲響起後,李芊墨安靜地蹲在地上,一隻手撐著下巴傾聽,另一隻手舉著自己的iPhone手機記錄。

老人家裡幾名幼童對琴聲無動于衷,他們全被李芊墨手裡亮晶晶的手機吸引住了。一曲拉完,王殿華將樂器輕輕放下,嘆息著說,這種樂器現在也很少見了。

當李芊墨聽說貴州六枝特區郎岱鎮下轄的一個偏僻山村偶爾還有人穿著穿青服飾,甚至還有老人會梳穿青人特有的髮型──“三把頭”時,她又動身了。

經過不時會刮擦到汽車底盤的一段漫長山路後,李芊墨走進了這個小山村。

村里的年輕人大多已外出打工去了,只有老幼婦孺們留在家裡。但他們的穿著打扮已與外人無異。聽到李芊墨想看看“三把頭”的願望後,剛從莊稼地里回來的王禮芬滿足了她的願望。

這位67歲的穿青老人花了差不多十分鐘時間,將李芊墨的長髮東盤西繞後,束成了一個造型奇異的髮型。李芊墨請人用手機拍下了整個過程。王禮芬松手之後,這個被李芊墨稱為“傳說中的髮型”隨即飄落消失。

臨別前,王禮芬的媳婦──41歲的穿青婦女劉金蘭送了幾件她多年前縫制的傳統穿青飾品給李芊墨。李芊墨興奮不已,這是她搜集到的第一批穿青物品。但王禮芬對此感到難為情,她靦腆地笑著說,當地人現在穿戴這樣的東西出門,會“很笑人”(意指會被別人笑話)。

李芊墨可不這樣認為。

穿青人的文化痕跡似乎正在全方位退去。這讓李芊墨十分不安。在貴州的日子里,她每晚都呆在賓館整理旅途中記錄到的圖文音像資料。她打算把這些資料上傳到互聯網上供人們瀏覽。

遷移中的尷尬

現在,即便年輕一輩早在互聯網上創建了專門的穿青人論壇,但在那些關於民族成分的熱烈討論中,大多是對已有資料的不斷重複。

由陳宏樞牽頭編撰的《穿青人歷史與文化》幾乎是當地唯一關於穿青人的書籍。但這本七年前只印了2000本的書末尾印有“內部資料 注意保存”,從未公開發行。

在畢節,“穿青人”似乎是一個敏感的話題。

畢節日報社的楊春明說,除了領導姓名旁的標注外,“穿青人”這三個字從未在畢節當地的媒體上出現過。他說穿青人“就像一個報導禁區”。

由於國家的民族代碼標準中沒有“穿青人”一項,當穿青人離開貴州到外省求學、工作時,他們往往會因為找不到對應的民族代碼,而遭遇到難以辦理身份証、戶口遷徙之類的困擾。

楊春明的兒子就是其中之一。

三年前,他的兒子考上了上海一所大學。當時由於戶口無法遷入當地派出所,一度不能獲得學籍。楊春明最後托人找到關係才解決了問題。“其他人的民族成分都是打印的,只有我兒子的是手寫上去的”。

《南都周刊》記者在貴州省內穿青人最多的畢節市採訪時(織金縣即屬該市管轄),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政府領導稱,目前當地有上百萬人長期在外求學、務工,其中有相當數量的穿青人,“他們應該享受到與其他民族同等的政府服務”。但他承認,現實中很難實現。

甚至在畢節大方縣,當地企業家李發永數年前在辦理二代身份証時,拿到的新身份証上,原先的“穿青人”莫名其妙地被改成了“漢”。

這位57歲的企業家對此倒是不太在意,“現在全民族大團結,什麼族都無所謂”。他的精力都放在了企業上。但他的小兒子──31歲的李華難以理解父親的態度,“如果是我,就一定要去問個為什麼”。

這位身材高大的年輕人說,每當他聽到穿青人的民曲民調時,感覺“就像在跟祖先們交流一樣”。他認為外界的流行音樂永遠不會有這樣的力量。

曾在大方縣坡腳中學任教的退休教師李輝回憶說,大約在2003年前後,國家在針對穿青人民族成分的填法時提出過統一填寫“漢族”的意見,但這一度在穿青人中激起了不小的反對情緒。事後,貴州省民委聯合省公安廳將此情況上報了上級有關部門。這一說法在楊然的論文中也有提及。

2003年8月28日,公安部下發了一份文件──《關於對貴州省革家人和穿青人居民身份証民族項目內容填寫問題的批複》,批複意見為“為維護民族團結和社會穩定的大局,對你省革家人、穿青人按照‘凡已按照少數民族對待的仍按少數民族對待,填寫民族成分時原來怎麼填寫仍怎麼填寫’的原則,在辦理居民身份証時,採取一種過渡辦法,可填寫為‘革家人’、‘穿青人’”。

這一政策“過渡”得並不好──去年,李輝在換二代身份証時,碰到了與李發永一模一樣的遭遇──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原本的“穿青人”變成了“漢”。在他之前,李芊墨也因相似原因,變成了漢族。

另一名目前在北京某政府部門工作的穿青人郭翰超,今年6月24日曾到國家民委政策法規司與有關負責人進行了交流。該機構的一項主要職責就是承擔民族識別工作。

根據郭翰超的講述,國家當前對穿青人民族問題的解決態度是,“總體思路是不著急,要維護社會穩定,穩妥地採用各方都能接受的辦法加以解決”。具體而言,就是在不突破現有55個少數民族界限的框架內,基本原則是將穿青人“歸並為相似的少數民族”。

但郭翰超從政策法規司了解到,目前國家民委正在各地開展調研,並建議第三代居民身份証不出現民族成分。如果這一建議最終得以實施,穿青人今後辦理第三代居民身份証時,將不再為民族成分無法確認而費盡周折。

民族身份帶給穿青人的不只是遷徙上的麻煩。2005年,李芊墨和多位女性網絡寫手出版了兩本情感類書籍。新書在北京開新聞發布會時,當出版人介紹了李芊墨的“穿青人”身份後,不少人眼中滿是懷疑,“他們以為這是策劃出來的噱頭”。

“我不怪外界的不理解,因為我也對自己的民族一所無知,就像語言障礙者一樣,說完一句‘我是穿青人’,便沒了下文。”李芊墨說。

南都周刊記者/周鵬  實習生/吳桂霞 貴州報導  攝影/孫炯


您可以在這裡操作的事項:

Posted via email from 原住民會館

失落的印第安土著 亞馬遜現蹤

由 排隊彎彎 透過 Google 閱讀器傳送給您:

經由 世界原住民 abohomeabo@gmail.com (m.y.) 著 (日期為 2010/11/24)

南美洲亞馬遜雨林中有一支從未被發現過的原住民,而今終於現蹤了。一年前,秘魯「庫加帕戈里納瓦南堤」(KUGAPAKORI NAHUA NANTI)自然保護區的工作人員在區內掃蕩非法伐木時,意外發現這支印第安土著下到河邊覓食,才一路追蹤到他們的臨時村落。

英國《每日郵報》廿四日報導,這支部族甚至沒有名字,成員說著聽不懂的語言,人類學家也完全不知道他們的存在。這群原住民赤祼著上身,上嘴唇穿環,過著游牧生活,住在由藤枝與棕櫚葉搭建的臨時住屋,打獵也是使用茅、刀、箭等原始工具。

過去一年來,秘魯「國立安地斯、亞馬遜、與非裔秘魯人發展研究院」(INDEPA)的工作人員悄悄研究這群印第安土著,慢慢與他們建立了互動,直到幾周前才公開這個部落存在的消息與他們日常生活的影像。

據致力捍衛全球部落原民權益的「國際生存組織」(SURVIVAL INTERNATIONAL)估計,秘魯境內約有十五支原住民不為外界所知。對這些部族來說,與外界接觸會帶來威脅,因為他們對西方國家的疾病沒有抵抗力,而許多政府或私人企業為了探油與伐林,也會侵奪部落的土地。

國際生存組織估計,原民部落與外界初次接觸後,可能會導致多達五○%人口死亡。秘魯部落原住民通常盡量維持與世隔絕,因過去外來者常帶進可怕的疾病與暴力,現在也有很多人深受其害。

2010-11-25╱中國時報╱第A20版╱國際新聞╱實習編譯郭恬君


您可以在這裡操作的事項:

Posted via email from 原住民會館

氣候變遷會場外 跨國原住民代表拉布條抗議

由 排隊彎彎 透過 Google 閱讀器傳送給您:

經由 世界原住民 abohomeabo@gmail.com (m.y.) 著 (日期為 2010/12/2)

一向充滿穩重克制氣氛的聯合國會議通常穩重,今天被注入了活潑的能量和音樂,因為大約30名世界原住民代表在舉行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UNFCCC)時,在坎昆主會場前進行和平示威。

在不斷歌唱及吟誦保護自己權益應該列入談判的口號下,原住民在高度安全警戒氣氛下,讓這個墨西哥度假城市也體會他們的感受。

「原住民必須有充分和有效地參與談判」RITA主席索利絲(Cecilio Solis Librado)如是說,他是墨西哥的一個原住民組織,並共同主持原住民國際氣候變化論壇(IIPFCC),其中一場核心小組會議。

索利斯表示,他們不會接受刪除原住民權益的聯合國宣言草案,部分國家如沙烏地阿拉伯和其他國家,想要如此做。

這次的抗議,在會議午間休息時間吸引了許多與會者和大量媒體記者。一原住民穿上他們的傳統服飾和頭飾,和其他人唱著令他們感到自豪的母語來表示抗議。

一些示威者高喊“無REDD的!”的口號,以對抗具有爭議性的聯合國“減少森林砍伐和減排計畫”的立場。

由愛恩(原住民環境網),以及墨西哥,拉丁美洲其他土著組織和北美主辦的活動還包括來自非洲,歐洲,太平洋和亞洲的原住民代表。

他們拉開了兩個大型橫幅,呼籲談判後,用中英文及西班牙語等語言,在氣候變化框架公約COP16的主會場門口前宣示原住民的人民權利。

來自世界各地的原住民對此次會議表示失望,因為氣候變化框架公約是締約國所發動,大多數談判會議是並不對原住民及其他非政府組織觀察員代表開放。

原住民代表被告知,一些國家正試圖剔除關於原住民權利宣言中的所有引用聯合國在當前的談判案文。原住民代表都非常關注這些嘗試,以消除氣候變化框架公約會議的土著人權利的保護。

他們呼籲各國不要在維護原住民的權益上倒退,並要求有關原住民權利宣言,一定要參照聯合國提供給坎昆氣候變化協定的最後文本。

新頭殼newtalk 2010.12.03 公民記者潘紀揚/墨西哥坎昆報導


您可以在這裡操作的事項:

Posted via email from 原住民會館

藝術家組工會 替自己爭取工作權益

由 排隊彎彎 透過 Google 閱讀器傳送給您:

經由 生命力新聞 bigboat 著 (日期為 2010/12/12)

【記者胡乃文/台北報導】要達到什麼樣的條件才符合我們對工作的定義?藝術家在目前顯然並不符合工作的社會化定義,因此藝術創作者職業工會發起人湯皇珍,希望藉由這個工會替自己爭取合理的工作條件,也澄清過去群眾對於藝術家的錯誤認知。

藝術家始終不被視為一項法定職業,沒有勞保、也沒有職業保險,為了讓自己的工作更有保障、也為了向社會宣稱自己的職業與專業,湯皇珍於二○○九年發起了藝術創作者職業工會運動,她說「成立這個職業工會,是藝術家像社會請求身分認同的社會機制」。他們挺身而出爭取工作條件,透過遊行以及展覽的方法,向社會大眾與政府發出他們的聲音,主張能擁有屬於創作者的醫療、職災、退休金的保險,也希望喚起社會對於創作者的重視,讓群眾知道藝術家並不是無所事事的一群人。


湯皇珍說「一直以來社會對於工作的定義都和藝術創作沒有關聯」,這或許是因為在東方文化的思想中,把藝術創作視為一種休閒活動,而非工作,以致於藝術家被認為是游手好閒、沒有在工作的一群人;從另一方面來說,一般有形的工作可經由計算時數、檢查工作量等來進行審查,因此藝術家在有形的方面也很難被社會化的工作分類或定義所包容。

「因為語言的詞不達意以致於產生了哀隱的想法」,湯皇珍將這種想法運用在藝術家身上,藝術家對於自己的工作內容,「藝術到底是什麼」也同樣有著詞不達意、有口難言的哀隱。然而對於一個人是否為藝術家也沒有具體的定義,但湯皇珍認為藝術家是具有藝術上的天份、天馬行空的想像力、以及遇到困難也不會放棄的堅定意志。

他們組織起來藉由這個工會,以群體的力量面對社會對他們的不認同,不再像過去被動的等待,而是主動去創造像國外對待藝術家的環境與機制,像是在日本或是法國等國家都有屬於藝術家的工會組織,德國更是早在一九八三年就已經有了藝術家保險,認定藝術家是一份法定職業,反觀台灣的工會法並沒有任何有關於創作者的相關規定,因此未來也將繼續以各種方式爭取藝術家該有的權益。

藝術創作者職業工會。胡乃文/製作


延伸閱讀
藝術創作者職業工會facebook
藝術創作者職業工論壇
種植藝術行動


您可以在這裡操作的事項:

Posted via email from 原住民會館

1120英語繪本故事-Hooray for fish

由 排隊彎彎 透過 Google 閱讀器傳送給您:


您可以在這裡操作的事項:

Posted via email from 好康報報館

筆電借用 預約登記 (僅限非初次借用者)

由 排隊彎彎 透過 Google 閱讀器傳送給您:

經由 恆春圖書館(恆春數位機會中心) (日期為 2010/12/9)


  • 若您已填寫過預約借用申請表,並曾借用過筆電,您可以:

在此文章留言登記借用(請註明姓名或圖書證號),或是電話告知889-6088登記借用。

  • 歸還後7天才可排入預約系統等候借用通知。

  •  11月起改為2週的借用期限,因此筆電流通速率較慢,為公平起見並縮短他人預約等候時間,若有逾期歸還記錄者將參酌逾期天數延後登記借用日期。

 恆春鎮立圖書館資訊設備借用規則               9911

第一條  行政院研考會為「創造公平數位機會」,提供筆記型電腦及3.5 G行動網卡於居住偏鄉民眾使用。

第二條  借用規定

一、借用者須攜帶本館之借書證身分證明文件辦理資訊設備借用手續。

二、借用者以恆春居民為優先,非設籍於恆春鎮居民借用須提供雙證件影本。

三、借用者以戶為單位,每戶於同一期間內只能借用1台筆記型電腦及1個3.5G行動網卡,若借用人未滿18歲,借用單需由法定監護人簽名(蓋章)並填寫同意書

四、借用者須於圖書館借書系統中無逾期未還之圖書且未遭停權處分。

五、初次借用者之借用期限為一個星期,非初次借用者為二個星期,可提前歸還,不得延遲歸還。

第三條 借用程序

一、至圖書館填寫資訊設備借用單,並出示借書證及有效證明文件供承辦人員核對。

二、依資訊設備借用單內容當場確認設備是否正常及齊全,如有問題應立即反應。

三、詳細之資訊設備借用流程如下圖。

第四條 保管與使用

一、借用人應善盡設備保管責任,避免受到食物或飲料污損,並遠離高溫或潮溼之環境。

二、不可拆卸資訊設備(含配件)機體,亦不得變更系統原始設定。

三、借用人應本著珍惜資源、愛惜公物之精神使用設備,如有問題,應立即向圖書館反應。

第五條 逾期

借用之資訊設備必須在借用期限內歸還,歸還後須間隔一週,方可再次申請借用,逾期超過一個月,經催討仍無意歸還者,將寄發存證信函催討並取消借用資格。

第六條 損壞處理與賠償

一、借用人使用設備發生故障時,應將設備歸還借用圖書館,由圖書館統一報修。

二、資訊設備如有人為因素之損壞或遺失,借用人須負賠償責任。

第七條 其他注意事項

一、借用人使用資訊設備時,應遵循智慧財產權相關規定。

二、借用人佔用設備不歸還或人為因素損壞不賠償者,依相關規定辦理。

三、借用人在歸還筆記型電腦前應自行備份電腦內存放資料,並進行主機及其附屬配件之數量清點、外觀有無破損短缺之檢查和開機測試,以釐清責任歸屬。

四、遇有特殊狀況,借用圖書館有權利通知借用人提前歸還借用設備,借用人須配合辦理。

五、所借用之電腦,已安裝預設之作業系統及應用軟體,請勿私自更換。若於借出期間,自行更換作業系統或安裝軟體,請自負版權責任,並於歸還時恢復原有的作業系統。

六、所借用之電腦,該設備經由借用者或轉借第三人使用時,倘若有違反著作權法或其他法令牴觸時,其責任應由借用者負責。

第八條  本規則規定未詳盡部分依行政院研考會「創造公平數位機會-偏鄉無線上網服務試辦計畫」相關規定辦理。

筆電借用時間:週一至週六 08:00~12:00  13:30~17:00   
連絡電話 : 08-8896088


您可以在這裡操作的事項:

Posted via email from 好康報報館

自來水博物館

由 排隊彎彎 透過 Google 閱讀器傳送給您:

經由 回PeoPo首頁 - 最新新聞 yuo 著 (日期為 2010/12/12)

「自來水博物館」,舊稱「台北水源地唧筒室」,自1908創建迄今已有百年以上歷史。

自來水博物館

自來水博物館 

自來水博物館

這個巴洛克式建築館已有百年以上歷史(自1908創建迄今),

原為臺北水源地唧筒室,1977年(民國六十六年)

唧筒室完成「抽取原水、輸送淨水」之使命,功成身退。

於民國82年經內政部列為三級古蹟。

自來水博物館

自來水博物館

後經民政局及台北自來水事業處修護,恢復唧筒室之原貌,

並多方蒐集有關自來水歷史的照片及器材,

充實整體內容與相關周邊設備,

完成全國首座自來水博物館。 全國首座自來水博物館。

DSC04372

自來水博物館

自來水博物館 

館內除了介紹抽水機組設備、液體啟動器、

清水抽水機配電盤、抽氣泵浦、水位指示器、

水池水位計、抽水機組設備、

原水抽水機配電盤、配電變壓器…等設備,

讓民眾能好好了解自來水博物館。

 

自來水博物館

自來水博物館

自來水博物館

自來水博物館

自來水博物館

DSC04408

搭花博的便車,這次館內樹立了花博14展館的說明,

我藉此對花博的展館又有進一步的了解。

名人館

 美術館

流行館

文化館

夢想館

養生館

舞蝶館

故事館 

未來館

花茶殿

天使生活館

真相館

爭艷館 

風味館

自來水博物館

一群年輕人在導覽人員的解說下,

終於對自來水博物館的歷史有了些微的瞭解。

自來水博物館

自來水博物館 

[延伸閱讀]

自來水園區官網:http://waterpark.twd.gov.tw/museum/museum.htm


您可以在這裡操作的事項:

Posted via email from 好康報報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