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9月16日 星期四

創意農村─鳳林美好花生(上)

創意農村─鳳林美好花生(上): "

編按:本文作者為交大客家學院客專班學生,於八月在花蓮鳳林進行的田野調查後,整理為文,原文篇幅較長,切分上、下刊登,閱讀(下),請點選這裡。


文化創意產業在鳳林,「美花」花生婆媳傳承


經歷了6月的大埔事件、717夜宿凱道…,西部的農村很不平靜,東部呢?八月初,學校特別為專班生開的田野實作課程在羅老師的帶領下,14名娘子軍浩浩蕩蕩前往花蓮縣鳳林鎮,展開為期八天的客庄田野訪調。


出發前的研究主題原是希望透過這次田野了解東部鳳林的農村樣貌,並以返鄉種稻的年青人為觀察對象。不過,人生卻在許多插曲中遇見更美好的意外──因緣際會認識了這對令我印象深刻且感動許多的「花生婆媳」。


回家是遊子最初的願望


「郁倫每天天亮就起床,戴著斗笠跟著鍾爸爸的貨車到處去收花生。車子走在顛簸的路上,搖啊晃啊,可能是太累了,郁倫的頭一偏,就這樣睡著了。」鍾媽媽說著還帶動作,口中盡是對這個媳婦的不捨。


image002

融合客家花布的花生包裝,像不像戴上頭巾的小姑娘


在埔里街上長大的梁郁倫,從未碰觸農事。2003年從英國念完藝術管理回來後待過華山藝術園區,後來進入富邦藝術基金會,做到策展組組長,事業正好,為什麼會和一起在英國念視覺藝術傳達的先生回到鳳林炒花生?


「我們兩個都不是台北人,都是離家工作的孩子,雖然在台北都有不錯的成就,但是我們很重視與家人的關係。還沒結婚的時候大約每個月我會想回埔里家一趟,他也會回鳳林。結婚之後,一個月回埔里,一個月回鳳林,即使只有回來兩天,和父母吃個飯就走,但是我們各自的家庭都給我們很大的力量,我們都覺得『家』很重要。」


郁倫說,也因為鍾媽媽,於是,我們開始想到,是不是要回鳳林?雖然我們知道有一天一定要回來,可是,忽然就覺得,為什麼要等『有一天』?為什麼不是現在?」郁倫說起動念回鳳林的緣由。


有一天醒來,忽然就哭了


於是,2009年5月郁倫回到鳳林鍾家,戴上頭巾、挽起袖子著著實實地當起了農婦,跟著鍾爸爸挨家挨戶收購花生、下田種菜、種花生、採柚子,跟著鍾媽媽學剝花生、大火炒花生、拿捏火候、包裝…從不喊累更沒有抱怨 。


「過年前剛開始在做的時候,好忙啊,早上六點睜開眼睛開始炒花生,炒完接著要到處去收一些阿嬤剝好的花生,然後挑花生,一挑就是大半天,常常挑到晚上10點、11點。中午吃飯也很快,大概吃20分鐘就衝出去繼續做,都在弄這些事情,因為炒花生是純手工啊,你就是要跟時間賽跑,就是一直做一直做。」郁倫說。


image001

「美好」花生的系列產品與包裝,都是手工創意。


對媳婦如此辛苦萬般不捨的鍾媽媽說,「我一直告訴他們,沒有關係,做不習慣還是回台北去吧。」但是對郁倫而言,回鳳林絕對不是試試看而已,而是下了決心,沒有回頭路的挑戰。因為對她而言,「當你在做這件事情之前,你已經做了選擇,我覺得既然你已經選擇了,就做好它。」在郁倫清秀年輕的臉龐看到令人動容的堅忍耐力。


然而,壓力還是太大了,「我記得有一天早上醒來,我就突然哭了,我跟我先生說,我好累喔,好想睡覺,我先生說,那你就睡啊,我說,不行,我要去炒花生,今天訂單很多,我怕炒不完,下午還要趕宅配。我一邊講一邊哭,那時候冬天很冷又要很早起來,我真的以前都沒有這樣做過,雖然我先生、鍾媽媽都有幫我,可是我覺得很多壓力在身上,因為我把這個當成以後就是我的事業了。」


郁倫輕描淡寫的說著,我卻聽得好沉重,這麼拼命三郎卻又這麼貼心懂事,在與郁倫訪談時,鍾媽媽午睡起來了,郁倫立刻奉上泡好的茶,而且起身讓坐(那是客廳大桌的主位),從這些細節看到郁倫對長輩的應對進退都是現在年輕人少有的,難怪鍾媽媽對她疼愛有加,直誇她,「很乖,很難得,自己都不可能教出這麼好的孩子。」


(閱讀「下」請點選這裡)

"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