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2月16日 星期四

文化人想尋找回那些屬於文化的價值

文化人想尋找回那些屬於文化的價值:

http://thetu.blogspot.com/2011/07/blog-post.html資料來源「台灣高等教育產業工會」聲明


—敬邀參與籌組「台灣高等教育產業工會」


敬愛的高等教育工作者:

這幾年來,我們已親身經歷了台灣高等教育的沈淪。作為其中的勞動者,我們逐漸體會到,要改變這些現象,既不可能依賴身陷市場競爭中的學校公私營企業,更不可能依靠科層管理制下的國家教育體系。唯有我們自己站出來,才有真正改變的機會。我們必須認清一個事實,台灣高等教育是新自由主義、過去僵化教育文化的遺緒、教改運動、以及教育官僚化所形成的共錯結構。只有作為勞動者的我們自己站出來,才有可能創造一個良好的高等教育環境。

當前高等教育體制向新自由主義的傾斜已經很明顯了。在「減少干預、市場決定」的方向下,教育愈來愈商品化。除了不斷上漲的學費,許多學校還透過招收在職生、陸生和國際學生來賺取學分費。大學裡的設備和人員,逐漸變成賺錢的工具,出租校地、禮堂、球場,甚至便宜輸出建教生。有些學校則枉顧學生受教權益,刻意不聘用正式的教員,而透過專案、兼任等名義,壓榨新科博士,把創造力豐沛的年輕學者當成廉價勞工。校內各級職員人力也逐漸緊縮,以約聘僱、工讀生等種種不穩定的僱用形式,來維持常態性的工作。研究生的獎助金大幅縮水、甚至取消,學生打工成為常態,愈是私立學校、勞工階級出身的學生,愈得透過額外的工作來維持自己的學業。

教育商品化進一步加深社會的階層化。都會區高社經地位的家庭有能力透過補習、競賽外包,讓下一代進入五年五百億的優勢學校;而鄉村地區、農工、中低社經地位的子女,卻必須付出昂貴學費,購買次級的教育商品、以及一張浮濫貶值的學歷證書。公私大學之間資源分配不均,強化了城鄉、階級、族群差異。大型學術企業,除了具有不平等的競爭優勢,還透過BOT、委外、多角化經營等名目累積資本;而中小型學術企業,則以非都市土地炒作、非典型僱用、建教合作等方式開源節流,勉力苦撐。在這種市場狀況下,政府甚至在面對自己發動的薪資調整方案時,都兩手一攤,要求各校自行處理。政府完全不肯正視教育商品化的危機、不願面對教育資源不足與分配不公的問題、漠視新一代學者的苦境、放任基層職員過度勞動、學生學業維持困難,但卻有充足的經費去編織世界百大的幻想!

當前的學術評鑑制度,也與此新自由主義潮流密切相關。它讓知識份子降格為特定期刊文章的生產機器,並建立起層級化與規格化的學術生產線。發表數量成為評價教師生涯成就的唯一標準,讓許多真心奉獻於教學的人遭受制度性嘲笑、羞辱、甚至解僱的命運。教師逐步失去教育哲學的思辨、道德的視野、與批判現況的能力。無數學生已見證愈來愈多無心於教學的教授,不幸的是,學生自己也在高等教育的生產線上,扮演著最底層的異化勞工。校方行政單位搖身一變成為論文數量的檢查員,原先輔助教學的行政角色,竟成了監督績效的管理者,鞭策論文生產績效落後的教授賣力向前。教師做為傳道授業解惑的角色不復可見,大學做為引領社會進步的良心也澈底淪喪。
在高等教育新自由主義化的同時,我們也將在數年內目睹少子化的衝擊。2016年時,現有的32萬大學生將會劇降至27萬,然後在逐年震盪中,於2023年降到20萬人,預估十年內將有三分之一的高等教育機構關閉。這將伴隨著大量學者與職員的失業,上萬家庭陷於經濟困頓之中,無可估量的知識與技術能力流失於高等教育體系之外。面對如此嚴峻的未來,教育行政體系竟然還指望靠「市場」來解決!完全未意識到這是人才資源浪費的社會經濟危機,也是整個台灣高等教育制度存亡的關鍵。作為知識份子、高等教育的勞動者,我們親臨教育現場,目睹教育的危機與社會的沈淪,又豈能無動於衷?

從過去高高在上的學術象牙塔走出來,我們意識到自己不僅是公共知識份子,更是學術市場中的勞動者,只有團結所有教育的勞動者,組成全國性的產業工會,才能跳脫誤人子弟的歷史挫敗,挽救台灣高等教育沈淪的命運。讓我們振臂疾呼:

拯救台灣高等教育!反對教育商品化!停止錯誤的評鑑政策,合理增加並公平分配教育資源,提升教學品質減緩少子化的衝擊!
台灣社會需要一個高等教育工作者的工會,一個得以保障合理工作環境與尊嚴、同時捍衛高等教育專業品質的工會。我們歡迎所有高等教育的工作者加入,不論你∕妳是職員、約聘僱、工讀生、研究助理、兼任教師、專案教師、各級教授......,讓我們努力恢復真正的教育精神,為台灣下一代創造一個良善的高等教育環境。
http://thetu.blogspot.com/2011/07/blog-post.html

千名網友連署 搶救東港堤防咖啡街

千名網友連署 搶救東港堤防咖啡街:


【長榮大傳系/ 鍾金岱 屏東採訪報導】屏東東港堤防的咖啡街是東港鎮民晚上休閒的好去處,也是網路部落客大力推薦遊客的觀光景點。不過因為堤防整修計劃,使得整條咖啡街的店家全數搬離,堤防已於2011年整修完畢,但店家卻無法繼續擺攤。一名張姓攤販因而在網路上發布連署,希望讓鎮公所同意店家在此擺攤,以促進東港觀光業及保有東港人的休閒去處。

提到屏東東港的觀光景點,許多人一定是先造訪華僑市場、東隆宮、鎮海宮等著名景點,近年來政府大力推廣東港溪堤防,使其成為另一處觀光景點,也不時在堤防舉辦活動、建造綠地等,使其更廣為人知。整個東港溪岸皆築有高約四米的堤防,從東港大橋以西直到進德橋,長約兩公里,近進德橋段,是新的觀光堤防,斜坡上植有草皮、小花美化環境,也增建遊戲設施與搖椅供民眾娛樂休憩,是東港鎮民的休閒場所。



每當夜晚時分,滿街的露天咖啡座與霓虹燈相互輝映下,吸引不少年輕男女與夫妻在此約會談情;親朋好朋友在此聊天談心;觀光客在此拍照留念。據東港民眾表示,不少觀光客白天購物完,晚上就會來堤防喝杯咖啡,放鬆心情,東港鎮民也喜歡在飯後悠閒地散步、聊天。在網路上,亦有不少文章與網誌發表造訪東港堤防咖啡街後的心得,大多數都是抱著歡喜滿足的心情而歸。夜晚的堤防也漸漸成為一處觀光景點。



但在政府宣布動工整修堤防後,整條咖啡街的店家被迫搬離,經過約八個月的整修後,在2011年堤防已整修完畢,但原本在堤防賣咖啡的店家卻不得繼續在此營業。據附近居民表示,以前夜晚正是堤防展現熱絡的一面,現在只有零星的民眾在此散步。有鑑於此,一名張姓攤販發動網路連署,希望經由大眾團結的力量讓鎮公所同意咖啡店店家繼續在堤防營業,號召人表示就算要收租金也無所謂,只要讓他們繼續正常營業,促進在地觀光業、保有在地人悠閒的好去處就好。



在網路上響應連署的網友已多達一千四百多人,網友皆強烈表示希望繼續保有東港堤防咖啡街,希望東港鎮公所能正視這個問題,讓咖啡街能夠順利繼續營業,讓東港這個漁會風情的城鎮增添一點都會風情,讓東港民眾繼續有一個悠閒的休閒去處。

拔尚~ 在紅樓開講 原住民反核

拔尚~ 在紅樓開講 原住民反核:



















以下為台灣原住民族政策協會監事拔尚(蕭世暉)的發言綱要:



以達悟族反核廢宣言【我們共同的島嶼宣言-小島給大島的良心】,說明達悟族莫名其妙成為「台灣同胞」,並且成為核廢料垃圾場的歷程,如下:
一八九七年,當我們的島嶼《Pongso No Ta-u》發現鐵殼船的時候,我們的天神讓風靜止,讓海平靜,他們的鐵殼船因而拋下鐵錨休息。
一八九七年,當我們的祖先首度遭遇《異族》的時候,達悟的男人敞開雙臂迎接他們登岸,他們自稱Nipon日本,我們自稱Ta-u達悟。
一八九七年,當我們的祖先以地主的傳統勇士的穿著,排列的握著長柄木器,微笑的迎接遠方的朋友時,日本人於是穿著軍服,握著步槍,板著臉相向,於是在我們的灘頭插上白邊中紅的旗子,宣示這是他們日本人的《島嶼—紅頭嶼》。Ta-u(達悟~土人)變成Yami(椰眉~生番),自那一刻起,我們島嶼的集體命運瞬間轉型 —《災難的起源》。
一九四七年一月二十九日中華民國國軍紅藍白的旗子插入我們的土地起,宣示這是你們中國人的島嶼《紅頭嶼—蘭嶼鄉》。達悟人居住的島嶼變成了“蘭花居住的島嶼” —《災難的生根》。
一九八零年二月原子能委員會蘭嶼核廢料儲存場第一期工程動工。

一九八二年五月十七日台電正式將二百八十八桶的核廢料貯存在蘭嶼。紅頭嶼~蘭花居住的島嶼~核輻射儲值島 —《滅族的證



達悟人呼籲,要求將「蘭嶼核廢貯存場」改為「中華民國核能廢料臨時貯存場」,回饋金改為「賠償金」,並訴求「島國與島國的對話」,要求政府簽署「達悟民族島嶼治理協定」。


至於被經濟部列為核廢料場址的台東達仁,亦是原住民排灣族的傳統領域,未來完成建場之後,那些核廢料不過是從達悟族的領域搬到排灣族的領域罷了,倒楣的都是少數族群,而台東達仁與屏東只是一河之隔,未來核廢料永久貯存場放置於台東達仁,可以拿到回饋金,但同樣因此受影響的屏東,卻沒有,住在那裡的原住民更是活該倒楣,這又是另一種不公不義。